为加强可移动文物修复管理,提高可移动文物修复科学性和规范性,按照国家文物局《可移动文物修复管理办法》(文物政发〔2020〕6号)相关要求,现将全区2022年度可移动文物修复情况通报如下:
一、修复资质情况
目前,全区共计3家单位拥有可移动文物修复资质,分别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博物馆、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上述3家单位修复资质2022年度无变化。
二、可移动文物保护项目实施情况
2022年度,全区共有4家单位实施了5项馆藏文物修复项目,具体为:
(一)自治区博物馆纸质革命文物修复项目。该项目2021年批准立项,2022年由自治区博物馆自行实施,计划保护修复纸质革命文物14件(均为三级文物),所属时代为陕甘宁边区文物,目前已修复纸质革命文物10件,项目接近尾声,预计2023年完成验收。
(二)固原博物馆隋代史射勿墓壁画保护修复项目。该项目为延续性项目,2014年批准立项,2015年由固原博物馆自行实施,目前已完成了“隋史射勿墓壁画保护修复项目”中4幅壁画蜂窝铝板支撑体更换、开裂起甲壁画的软化回贴、外边框更换和壁画画面失效保护修复材料的大范围清洗等本体保护修复工作,2022年6月项目完成验收。随后,该项目修复报告《隋代史射勿墓壁画修复研究》一书已正式出版。
(三)固原博物馆馆藏铁器保护修复项目。该项目由固原博物馆自筹资金完成了招标工作,由山东文保文物修复有限公司实施,对49件(组)铁器开展修复,目前项目内小件器物保护修复工作已接近尾声,其余大件器物正在进行脱盐处理,计划于2023年完成。
(四)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固原城西汉墓出土金属质文物保护修复项目。该项目为延续性项目,2019年批准立项,计划实施周期为三年(2020-2022年),2022年已完成剩余41件金属质文物标本的本体保护修复,并完善了修复档案,开展相关科学检测以及编写修复报告,2022年12月项目通过结项验收。
(五)原州区文物管理所东汉人物杂技四神青铜鎏金摇钱树保护修复项目。该项目2021年批准立项,2022年由西安鼎铉文化遗产保护有限公司实施,目前已完成对摇钱树110件碎片(块)的病害清理和必要的缓蚀处理,使文物本体的病害得到有效清除和遏制,稳定性得以提高。该项目计划于2023年完成项目本体修复、结项验收等工作。
三、其他相关工作开展情况
2022年自治区博物馆编写一般文物保护修复方案三本(陶器、青铜器、纸质),实际修复陶瓷器37件、书画文献16件、丝织品15件、青铜器50件(除锈居多),完成文物成分测试164件。
固原博物馆组织编制《宁夏固原博物馆馆藏二、三级青铜文物保护修复项目方案》,按照自治区文物局提出的修改意见,固原博物馆对该方案进行了补充修改,目前项目正在有序推进。
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配合惠农雁窝池考古工地及盐池张家场考古工地发掘进行漆木器文物标本现场保护与提取,共2件;对惠农雁窝池考古工地出土文物标本进行抢救性保护修复,修复铜器、陶器共22件;配合彭阳幸福城秦汉墓地资料整理工作,修复铁器共45件;对库藏文物标本进行日常与方案性保护,对其中15件陶瓷器进行抢救性保护修复。
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局
2023年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