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办理

关于自治区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第130号提案答复的函


宁文旅函〔2024〕419号

发布时间:2024-08-29    来源: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字体【, ,

杨浣委员:

根据自治区党委办公厅《关于做好自治区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提案办理工作的通知》、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做好自治区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代表建议和自治区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提案办理工作的通知》要求,您提出的《关于在全区文旅系统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全区文旅系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基本情况

近年来,宁夏文旅系统立足“文化培根铸魂、旅游富民增收,为特色产业赋能、促民族团结融合,展示美丽新宁夏”发展定位,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围绕加快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精耕细作、精准发力,加快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一)坚持保护利用,赓续中华文脉。以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增强文化自信,深入挖掘和运用各民族在宁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史实、考古实物、文化遗存,扎实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积极同国家部委沟通协调,累计争取各类资金9.3亿元,实施了长城重要点段抢险加固、重点文物保护传承、重点文物保护基础设施等项目。加快建设长城、长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深入实施水洞沟遗址发现暨宁夏考古百年系列活动27项,3处遗址列入全国150处大遗址、2处遗址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扎实推进红色基因工程,依托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将台堡红军长征会师纪念园等红色资源,推出一批以“重走长征路”为主题的红色旅游产品。成功举办“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传承黄河文化”学术研讨会,邀请沿黄九省区专家学者开展研讨交流,进一步弘扬黄河文化。

(二)坚持守正创新,奏响团结乐章。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也是文艺创作的根基和宝藏。坚持紧扣“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精神内核,持续加大现实题材创作力度,推出了一批展示宁夏地域文化、维护民族团结进步的精品佳作。比如《闽宁镇移民之歌》艺术再现了宁夏各族群众团结一心,实现从“干沙滩”到“金沙滩”的历史转变,入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狗儿爷涅槃》《花漫一碗泉》等一批高水准的民族艺术精品也在国家级平台频频亮相、屡获大奖。特别是展现当代宁夏发展成果、体现民族团结进步的秦腔现代戏《王贵与李香香》、音乐剧《花儿与号手》连续两届摘得中国舞台艺术政府最高奖“文华大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三)坚持文化为民,勇担时代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做好民族文化工作,强调必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纽带。持续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整合提升“文艺轻骑兵”“送戏下乡”“清凉宁夏”等各类文化惠民平台,推动公共文化资源向社区延伸、向乡村下沉,年均送戏下乡4000余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年均免费开放惠及各族群众逾1亿人次,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特别是“文化大篷车”40年如一日送戏下乡,立体化展示宁夏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生动局面,被中宣部誉为“全国文艺战线上的一面旗帜”。同时,连续举办19届中国西部民歌(花儿)歌会,西部12省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2000多位民间歌手参与,为促进区域文化交流合作和民族团结进步搭建良好平台。

(四)坚持文旅融合,促进民族团结。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时指出,要加强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积极发展特色旅游、全域旅游。我厅联合自治区民委印发《创新推进“三项计划”实施方案》,以景区景点铸魂、乡村旅游致富、文旅业态培育、旅游宣传推介“四项工程”为抓手,扎实推进黄河文化、红色文化、民族团结进步文化的宣传阐释与活化利用。深入开展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树立推广行动,在公共设施、旅游景观、展馆陈列等场所培树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将中华文化起源实证、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民族团结丰硕成果等融入景区景点讲解词、介绍词,组织拍摄“宁夏二十一景”视频作品60余部。立足文旅创新升级工程,成功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4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单位1个、新增5A级景区1个。今年上半年,旅游市场延续去年增长势头,全区累计接待国内游客4342.51万人次,旅游花费347.4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43%、23.76%,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日渐频繁,“塞上江南·神奇宁夏”“到宁夏,给心灵放个假”等文旅品牌深入人心。

二、第130号提案办理情况

接到提案以来,厅党组高度重视,坚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与业务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并成立提案办理工作领导小组,推动提案办理工作落地落实。

(一)加强文化遗产活化利用。实施博物馆展陈提升行动,建立博物馆陈列展览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整合区内外文物资源,策划推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展、“贺兰山的记忆”西夏出土文物展、“同饮黄河水 共铸中华情”——宁夏博物馆馆藏精品文物图片展等10余项特色展览。积极引进“掌中珍玩”中国三峡博物馆藏鼻烟壶展、“虞漾清波”常熟廉洁文物展等6个特色展览,全面展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发展的历史脉络和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

(二)深入挖掘红色旅游资源。紧紧抓住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这一契机,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印发《行走的思政课“红色六盘行”全区大中小学生红色研学实施方案》,联合自治区教育厅等5部门出台《宁夏回族自治区用好红色资源 培育时代新人 红色旅游助推铸魂育人实施方案》,发布13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联合妇联举办“追寻红色记忆 祝福伟大祖国”妇女儿童红色旅游宣传推广活动,举办《全区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培训班》。

(三)创新实施旅游促进“三交”。制定《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深入实施旅游景区铸魂提质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积极开展民族团结优秀案例评选征集工作。实施A级景区免门票等六项优惠政策,成功举办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半程马拉松路跑双季赛(花季赛)活动、六盘山山花节、吴忠早茶文化旅游节等活动。上半年以来,全区累计接待国内游客4342.51万人次,旅游花费347.4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43%和23.76%,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进一步深入。

(四)强化文艺创作宣传推广。依据《宁夏回族自治区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资金管理办法》,结合工作实际,安排经费467.5万元,对22个各型舞台艺术创作项目给予经费扶持。支持宁夏优秀剧目传播交流,现代京剧《红高粱》、话剧《闽宁镇移民之歌》、歌舞剧《杨岭村的故事》先后在9个省区进行巡演,将全区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建设美丽新宁夏的故事“晒”到了全国。

(五)打造公共服务惠民阵地。持续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统筹全区公共文化场馆资源,指导策划“品读·阅游宁夏”“体验·非遗般的宁夏”“潮动·乐享宁夏”等系列主题活动220余场次,集中展示宁夏独特地域文化魅力。聚焦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打造了100个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覆盖全区城乡的五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形成,全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年均免费开放惠及各族群众逾1亿人次。

三、下一步工作举措

我们将结合深入学习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为加快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全力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做优做强文化旅游产业提供坚实保障。

一是聚焦传承发展,弘扬传统文化。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全力做好西夏陵申遗各项工作,有序推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持续开展张家场城址、姚河塬遗址等探源实证行动,接续推进宁夏长城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等重点项目建设,不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根基。

二是坚持文化惠民,坚定文化自信。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继续创作推出一批具有中华文化底蕴、体现民族融合、展现现代文明的文艺精品、文旅产品、文博展品,持续扩大“文化大篷车”、“文艺轻骑兵”等品牌影响力,精心打造100个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深化“非遗进万家”“欢乐过大年”“欢乐宁夏”等品牌文化活动,健全群众性文化活动扶持机制,让高品质的文化供给成为增进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的“倍增器”。

三是加强旅游带动,助力富民增收。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来宁考察时提出的“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把旅游业这个支柱产业进一步做优做强”战略任务,充分发挥好旅游业作为民生产业、幸福产业的优势,全面梳理宁夏文旅资源优势和潜力优势,并依托旅游业就业容量大、门槛低、绿色环保等特点,扎实推进“宁夏二十一景”创新升级三年行动,创新实施六大“宁字号”乡村文旅品牌,筹划全国(宁夏)秋季旅游宣传推广活动暨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讨会活动,积极带动更多群众投身旅游业发展,让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成为助力百姓富裕的“金饭碗”、促进民族团结的“金钥匙”。

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2024年8月27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闭页面 】 【 打印 】

天气查询 版权声明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技术支持:宁夏文化和旅游厅信息中心

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北京东路375号     投诉电话:0951-12345    6720808(网站维护)    政务邮箱:nxwhhlyt@163.com

夏季:上午8:30-12:00 下午14:30-18:30    冬季:上午8:30-12:00 下午14:00-18:00

Copyright © 2018 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166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6400000059     宁ICP备190005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