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雨、王林伶委员:
感谢您对宁夏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的关心关注、帮助和支持!您提出的《关于以文旅融合促进我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抢抓文化旅游列入“六新六特六优”产业重要契机,主动融入国家生态大局、黄河流域全局、宁夏发展格局,推动产业融合不断提高、结构比例不断优化、品牌价值不断突显、消费链条不断延长。
针对您提出的“整合资源,强化龙头培育”的建议,一是强化龙头带动作用,主动对接江浙沪三地文化和旅游厅(局)及相关文旅企业,推介项目,开展务实合作,并在党政代表团赴江浙沪学习考察期间进行战略合作协议和投融资项目签约。邀请浙江省旅游投资集团、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资产经营集团等文旅企业来宁考察、洽谈合作。设立宁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南京、福建)促进中心,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合作交流常态化进行。二是强化文旅产业招商,谋划重点招商引资项目66个总投资246亿元,发布《宁夏文化和旅游产业招商项目指南》,引进华正文旅集团、山江谣集团等文旅企业打造贺兰山宿集、上河堡文化旅游综合体等重大项目。成功申办文化和旅游部产业项目服务平台第32期精品项目交流对接活动暨宁夏文化和旅游产业投融资大会,进一步促进政府部门、市场主体、投资机构开展对话,宁夏文化和旅游产业数字化平台建设项目、宁夏文化大数据应用平台建设及运营项目、黄河宿集二期项目、贺东庄园诗酒田园小镇项目、兰一生态园提升改造项目等5个项目成功签约。
针对您提出的“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旅深度融合”的建议,一是积极推动非遗产业与文化旅游消费融合对接。在文化遗产展示方面,组织开展线上线下宣传展示活动50余个,线下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宣传活、宁夏黄河流域非遗讲解大赛等主题宣介活动。在非遗传承保护方面,筹划举办根与魂——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线上展演活动,联合沿黄九省区举办“非遗进万家·文旅展风采”非遗大赛活动,推动黄河流域非遗活化利用和传承创新。举办“享传统文化·购非遗好物”2022宁夏非遗购物节,创新开展非遗工坊培训活动,为非遗走进生活、融入消费搭建新平台。二是积极推动乡村旅游融合发展。依托覆盖全区农村地区的53条精品线路、46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100个宁夏特色旅游重点村(镇),加强推动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创新发展采摘农业、观光农业、创意农业等农业业态,重点打造一批农旅融合精品项目,带动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三是积极推动旅游业与葡萄酒、枸杞等优势特色产业嫁接融合、相互赋能。培育葡萄酒酒庄类、枸杞类旅游景区16家,葡萄酒庄年接待游客超过100万人次以上,带动葡萄酒庄、枸杞庄园销售收入分别增长50%和30%以上,超过50%的葡萄酒通过游客在酒庄直接购买,葡萄酒的“紫色”和枸杞的“红色”成为宁夏旅游的“底色”。2021年全球葡萄酒旅游组织推荐宁夏为“全球葡萄酒旅游目的地”。
针对您提出的“以长城、黄河、长征国家公园建设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一是统筹谋划,做好顶层设计。编制印发《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实施规划》《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规划》《宁夏黄河流域文物保护专项规划》《长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宁夏段)建设保护规划》,并与《宁夏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20-2025)》有效衔接,形成黄河文化传承彰显区建设合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宁夏段)建设保护规划》(审议稿)已上报国家发改委审定。实施宁夏戏曲振兴工程,制定《宁夏回族自治区旅游演艺项目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引导旅游企业创排《沙坡头盛典》《贺兰山盛典》《黄河谣》等一批黄河文化旅游精品演艺项目。二是守正创新,讲好黄河故事。充分运用舞台艺术、美术创作、文化遗产展览展示等方式,加大传播弘扬力度,彰显黄河文化时代价值。成立黄河文化研究工作专班,认真开展黄河文化研究。与央视创作团队合作制作的大型黄河文化系列专题片——《让世界听到黄河的声音》在央视三套播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围绕黄河文化传承保护等重大主题,创作《不到长城非好汉》《六盘鸿雁》等一批优秀剧目和交响组曲《黄河金岸》、歌曲《神圣的母亲河》等各类艺术作品。
下一步,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将持续推动文化旅游与葡萄酒、枸杞、滩羊等“六新”“六特”“六优”产业嫁接融合,在打造文旅新业态上再创造、再延展、再深耕,优化拓展文旅产业外延,打造更多出圈吸粉的特色文旅IP。充分利用“全球葡萄酒旅游目的地”金字招牌,办好宁夏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节,加快推进贺兰山东麓世界级葡萄酒旅游目的地建设步伐,全力打造宁夏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增长极”。
感谢您对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2023年8月28日
(此件公开发布)
联系单位及电话: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0951—6025600
抄送:自治区政协提案委员会,自治区人民政府督查室。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