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办理

关于自治区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第051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3-08-28    来源: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字体【, ,

王建宏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挖掘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自治区党校(宁夏行政学院)、自治区社科联、宁夏大学就进一步挖掘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开展的主要工作如下:

一、优化完善规章制度,加强示范试点建设

(一)提升对黄河文化工作的认知。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紧盯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加快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奋斗目标,立足黄河流域文化特点和发展实际,认真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推动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工作不断优化完善,延续黄河文化历史根脉,弘扬黄河文化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文化故事,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

(二)做“深”黄河文化工作。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编制印发《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实施规划》《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规划》《宁夏黄河流域文物保护专项规划》等,并与《宁夏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20-2025)》有效衔接,形成黄河文化传承彰显区建设合力。宁夏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计划以“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和弘扬发展”为主题,在宁夏银川市举办“第五届沿黄九省区黄河论坛”,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宁夏大学深入研究黄河上游尤其是宁夏区域历史文化,获批国社科重点课题“海内外珍稀黄河古地图整理与研究”(课题编号:21AZD128)。

(三)做“精”黄河文化工作。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围绕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宁夏段)建设,积极争取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等相关部委及自治区专项资金支持,规划重点建设项目,九个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项目纳入国家“十四五”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项目储备库。宁夏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组织所属社会组织多形式推动文旅融合。宁夏艺术摄影学会举办“山河间、梨花处”南长滩村驻地创作摄影周,相约共赴宁夏黄河第一村,触摸黄河脉动,映照时代巨变。石嘴山市博物馆举办“今朝锦绣山河间—黄河、长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宁夏段)主题摄影展”。  

(四)做“活”黄河文化工作。宁夏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组织宁夏博物馆、宁夏水利博物馆、宁夏地质博物馆、宁夏农耕博物馆等社科普及基地,开展民族融合、农耕文化、灌溉文化、丝绸之路与黄河文明交融等主题的展示、普及和宣讲活动,讲好黄河故事。吴忠市图书馆举办“黄河文化大讲堂”活动,邀请宁夏大学白述礼教授开展《大唐第一和平使者弘化公主》专题讲座,举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黄河故事”文化论坛。

二、打造黄河文化主题,讲好“宁夏二十一景”故事

(一)挖掘文化底蕴。“宁夏二十一景”承载宁夏的历史人文内涵,体现宁夏不断提升的发展品质,凝聚宁夏的时代精神。立足“天下黄河富宁夏”的地域文化特色,从“中华民族的根和魂”的高度,全面梳理“宁夏二十一景”的孕育、演进和发展历程,加强研究黄河文化遗产的普遍价值,鼓励对文献资料的综合研究,推动重大课题专项研究。 

(二)强化文化引领。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以文化引领景区发展。提升“千年灌渠”“青铜长峡”“沙坡鸣钟”等旅游核心吸引力,在景区景点打造、运营管理、游览服务、营销推介等方面提质升级,优化展览展陈场景,把“宁夏二十一景”蕴涵的历史文化价值、时代精神用直观、灵活的方式表现出来。着眼细微见精神、精雕细琢有韵味,推动景区和文旅项目提质升级,融入更多游乐、休憩、体验、文创等元素,增强游客对景观气质和景区颜值的认同感,不断提升旅游景区的生命力和感召力。

(三)突出文化彰显。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以文化为灵魂,以旅游为载体,构建中华文明溯源、民族团结融合、农耕文化生息、红色精神赓续等黄河文化在宁夏的重要展示标识。围绕“千年灌渠”“丝路古道”“水洞遗址”等景观,解析“天下黄河富宁夏”的历史价值,围绕“沙湖鸟国”“鸣翠湿地”“黄沙古渡”等景观展示宁夏“沙漠绿洲”的生态价值,围绕“宁夏酒堡”“科创宁东”“闽宁新貌”等景观,大力唱响“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时代之声,让更多人感受到宁夏生态和谐之美、人文历史之美、民族团结之美。

(四)打造黄河文化主题品牌。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围绕黄河流经宁夏800里孕育出“沙湖鸟国”“水洞遗址”“闽宁新貌”“黄沙古渡”“大漠星空”“千年灌渠”等优质景观资源,充分挖掘“宁夏二十一景”蕴含的黄河文化内涵,大力开发黄河文化体验产品、黄河乡村旅游产品、黄河旅游演艺产品。以建设滨河文化旅游岸线为依托,串联沙坡头、黄河大峡谷、鸣翠湖、黄沙古渡等景区,打造黄河文化精品旅游线路。培育文化创意、会展服务、商务旅游等黄河文化旅游新产品新业态,将银川滨河新区打造为高端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打响“天下黄河富宁夏”品牌。

三、保护黄河文化遗产,挖掘探索文物内涵

(一)打造精品展览,展示宁夏魅力。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积极推动宁夏博物馆、宁夏岩画中心与贵州省、甘肃省、安徽省、浙江省等地博物馆联合举办各类展览,推出“丝绸之路上的神秘王国—西夏文物精品展”“朔地恋歌—宁夏岩画特展”“久远的记忆—宁夏岩画特展”“宁夏贺兰山岩画拓片精粹展”“唐蕃古道—七省区精品文物联展”“青铜之路—宁夏固原两周时期北方青铜器特展”等特色精品文物展览,集中展示宁夏黄河沿线文物的艺术魅力、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及精彩的宁夏故事。

(二)善用多种载体,讲好宁夏故事。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充分利用国际博物馆日、文化遗产日等开展主题宣传活动,举办文物保护单位知识和博物馆日知识讲座;开展“历史文化”“文物知识”进社区、制作岩画拓片互动体验、文物收藏咨询、民间鉴宝等活动;设立鸽子山遗址考古发掘现场公众开放日,让群众近距离接触文物。

(三)注重文旅融合,打造黄河文化类旅游景区。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依托黄河文化遗产全面提升全域旅游发展质量。依托水洞沟遗址、黄河沿岸资源打造出水洞沟旅游区、沙坡头旅游区两家5A级景区;依托横城堡、青铜峡拦河大坝、青铜峡黄河铁桥等文化遗产打造出黄沙古渡原生态旅游区、青铜峡黄河大峡谷、黄河横城旅游度假区、银川黄河军事文化博览园等4A级景区。

四、弘扬黄河文化故事,提升非遗品牌建设

(一)创新开展非遗品牌推广活动。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举办“宁夏非遗购物节”,2023年“非遗购物节”以“品多彩非遗·享美好生活”品牌活动为引领,集中110家非遗店铺,60余项非遗展览展示展销活动,吸引线上线下群众50万人次参与购非遗好物。持续举办品牌活动,“中国西部民歌(花儿)歌会”已连续举办18届,西部和东部18省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多个民族的歌手登台竞艺,成为叫响全国非遗保护成功案例和知名品牌。组织非遗项目和传承人参加2022年第七届中国非遗博览会、2023年“沿着黄河遇见海”沿黄九省(区)非遗民俗展活动等重大全国性非遗宣传推介活动,树立宁夏非遗品牌,提升宁夏非遗产品形象。

(二)加强非遗理论研究和创新。石嘴山市出版了《石嘴山歌谣》《黄河民间故事·石嘴山篇》等非遗保护系列丛书,制作非遗知识系列视频。隆德县文化馆非遗干事王晓娟论文《浅析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个案研究--以固原魏氏砖雕为例》获得“第23届宁夏文化和旅游论文研讨会”论文一等奖、庄爱琴论文《黄河文化与社火艺术探究》获得二等奖。中宁县县文化馆制作了《蒿子面制作技艺》、《黄羊钱鞭》、《中宁舞狮制作技艺》等光盘资料。泾源县完成泾源民间故事《生活故事篇》(上下册)《风俗故事篇》《动物故事篇》《传说故事篇》等丛书初稿的编纂工作。

(三)推进非遗旅游融合发展。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开展自治区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申报工作,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域性整体保护,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设立五个自治区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分别为固原市(六盘山地区)文化生态保护区、吴忠市:盐池滩羊文化生态保护区、黄河文化(银川)生态保护区、黄河流域中卫段文化生态保护区、平罗文化生态保护区。以“倾听非遗声音 凝聚文化力量”为主题,广泛开展非遗进校园、非遗进景区、非遗进社区活动,为讲好宁夏黄河流域非遗故事,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非遗保护和传承的浓厚氛围。

五、加强黄河文化研究,全面传播黄河声音

(一)编辑出版黄河文化故事相关丛书。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编辑出版《黄河民间故事》5本,五市各1本;编辑发行黄河文化丛书5本,即《中国历史中的宁夏》《宁夏的国宝和国保》《宁夏的长城》《宁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宁夏民间故事精选》;编辑《弘扬黄河文化 讲好宁夏故事》(一期),包含100部宁夏黄河民间故事;编辑制作《“黄河文化”系列丛书—宁夏文物故事系列口袋书》,分十个主题系列,共10册。

(二)充分发挥本地导游的文化传播作用。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组织导游、讲解员开展“黄河宁夏故事导游讲”活动。宁夏网红导游西北猫王(全网粉丝70万+)拍摄讲解《黄沙古渡》《沙湖和凌波仙子》《黄河的故事》等11部黄河故事;宁夏导游小马哥(全网粉丝30万+)拍摄讲解《天下黄河富宁夏》《黄河为什么是母亲河》《北长滩水车》等16部黄河故事;沙坡头景区、黄河大峡谷景区讲解员拍摄讲解黄河故事4部;在银川举办以“讲好黄河故事 服务美好旅程”为主题的宁夏导游大赛,进一步擦亮黄河文化品牌,带动文化和旅游市场加速恢复发展,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

(三)搭建融媒体矩阵,讲好黄河文化故事。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在各级主流媒体、新媒体平台发布“宁小漠”系列短视频29部;在宁夏文化和旅游抖音号“宁夏文旅”发布“小明游宁夏”黄河故事相关短视频13部;制作播出《让世界听见黄河的声音》系列短视频3集;组织召开以“弘扬黄河文化·共促文旅发展”为主题的第二届大西北文旅高峰会暨黄河文化和旅游发展论坛,活动期间,中央、行业及本地10余家主流媒体共发布新闻宣传报道40余篇;中国文化报专版专题报道《文化遗产保护融入黄河最美风景线》;宁夏旅游广播《文旅之声》开设《宁夏传奇故事》专栏,旨在提升黄河文化魅力,讲好宁夏“黄河故事”。   

(四)深入挖掘黄河文化,助力“先行区建设”。自治区党委党校(宁夏行政学院)聚焦挖掘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不断加强思想领域、理论建设和决策咨询,助力黄河文化传承彰显区建设。组织教研人员编著出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调研报告集》著作2部。设立“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宁夏新的使命担当研究—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区域协调发展视域下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等校院(级)课题6项。校(院)开通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数据库”,包括“国家战略”和“先行区建设”两大板块,国家战略板块设置了“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在内的5个栏目,先行区建设板块设置了包括“黄河文化传承彰显区”在内的5个栏目,数据库总计数据量达到18万条。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总体部署,以更加坚定的政治担当、历史担当和责任担当,开拓创新、主动作为,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贡献力量。

一是持续发挥项目带动作用。开展2023全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申报,争取更多重点项目纳入中央和自治区项目库,推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宁夏段)等重点项目建设。深入挖掘黄河文化内涵,充分发挥自治区考古研究所、宁夏博物馆、固原博物馆等研究机构的作用,调动社会各界对黄河文化内涵挖掘研究。利用史料文献和历代文人墨客的诗书进行研究,为我们挖掘和认识黄河造福宁夏的历史和黄河文化遗产发展史及其文化价值提供重要支撑。

二是做好黄河文化理论阐释。深入阐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的重要指示和重要讲话精神、关于生态文明和黄河文化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转变成宁夏黄河文化建设的自觉行动。加强黄河文化相关智库建设,筑牢研究、宣传黄河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努力构建跨学科、多学科、宽视角具有宁夏特色的黄河地域文化优势学科和合作交流平台,形成具有宁夏特色的黄河文化研究体系、学术表达体系,把黄河文化和宁夏地域文化讲得透彻、说得明白。

三是做好黄河文化理论宣传。增强黄河文化阐释的现实和时代针对性,做好选题策划,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守好改善生态环境生命线、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维护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等方面,组织教研人员开展理论宣传工作,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推出一批有深度、有分量的理论成果,巩固全区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四是做好黄河文化决策咨询。围绕自治区党委、政府工作部署,围绕宁夏境内黄河文化资源,挖掘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推动文旅融合、打造黄河文化品牌等方面,开展决策咨询工作,探索宁夏黄河文化的传播规律、传播模式、传播路径,让黄河文化在宁夏地区熠熠生辉。

感谢您对文化和旅游工作的支持!

                                          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2023年8月28日

(此件公开发布)

                                          联系单位及电话: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0951—6150650

                                          抄送:自治区政协提案委员会,自治区人民政府督查室。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闭页面 】 【 打印 】

天气查询 版权声明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技术支持:宁夏文化和旅游厅信息中心

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北京东路375号     联系方式:0951 — 6025326(厅办公室)   6720808(网站维护) 政务邮箱:nxwhhlyt@163.com

夏季:上午8:30-12:00 下午14:30-18:30    冬季:上午8:30-12:00 下午14:00-18:00

Copyright © 2018 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166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6400000059     宁ICP备190005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