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办理

关于自治区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第057号提案答复的函


宁文旅函〔2022〕527号

发布时间:2022-08-31    来源: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字体【, ,

尊敬的穆风梧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坚持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统领,精准阐释黄河流域宁夏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积极实施非遗保护名录体系建设,加强文艺作品创作生产,持续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提升文化旅游基础设施水平,为建设黄河文化传承彰显区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弘扬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

(一)加大文化旅游资源挖掘阐发力度。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重要讲话和重要批示精神,我厅于2021年全面开展并完成了黄河流域宁夏段非遗调查工作,形成了《黄河流域宁夏段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报告》,全面摸清黄河流域宁夏段非遗资源家底,系统分析非遗代表性项目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进一步完善非遗档案。同时,培养锻炼非遗调查队伍,提高非遗保护管理水平,增强人民群众非遗保护意识,对下一步开展非遗保护传承弘扬工作起到基础支撑作用。

(二)大力推进非遗代表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名录体系建设。全区已列入四级名录非遗代表性项目共计1065项,其中:国家级代表性项目28项、自治区级代表性项目224项、市级代表性项目363项、县级代表性项目450项。全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共计1611人,其中:国家级传承人22人,自治区级传承人376人,市级传承人488人,县级传承人725人。2021年我厅积极申报国家级代表性名录项目,10个项目列入国务院公布的第五批国家级代表性项目名录,取得了有史以来最好成绩(前四批宁夏共列入18项),评审并提请自治区政府公布第六批自治区级代表性项目82项,评审认定第六批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129名。

(三)加大非遗传播力度,促进非遗生产性保护。一是举办非遗购物节吸引大众消费。在城市街区、商圈等繁华地段设立非遗购物专区,线上线下互动传播营销,促进非遗保护成果人人共享。二是加强非遗宣传。组织非遗项目和传承人参加海峡旅游博览会、中国(厦门)国际休闲旅游博览会、北京旅游博览会,中国非遗博览会、中国非遗节等节会,宣传推介宁夏非遗品牌。三是创新方式云秀非遗。春节期间举办“非遗过大年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活动。“非遗+直播”通过“云端”打破时空限制,让更多的人成为传统文化的“新粉”,让传统文化火热“出圈”,广大群众足不出户感受非遗魅力、共享浓浓年味。四是展赛结合营造人人参与氛围。创新举办“非遗进万家 文旅展风采”—宁夏黄河流域非遗作品创意大赛暨“两晒一促”优品大赛、非遗讲解大赛、非遗美食大赛、贺兰砚制作技艺大赛等系列活动,展非遗、赛非遗、讲非遗、品非遗、论非遗、购非遗,培育一批非遗创新领军人物,推出一批契合时代的好作品。五是实施非遗教育传承计划,通过非遗进校园、传承人进课堂、编印非遗教材等方式,面向青少年普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涵养非遗活水源头,培养下一代非遗传人。

二、建设基层稳定的文化工作队伍

(一)在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配备专职文化专干的同时,采取下派文化辅导员、文化能人代管、购买公益岗位、招募文化志愿者驻乡入村协助等办法加强农村文化管理,提升服务水平。

(二)建立区市县三级培训网络,实施“一员三能”工程,每年各级文化馆、图书馆和职业学院对农村文化管理人员至少集中培训1次,着力提升农村文化骨干的管理能力、专业能力和服务能力。

(三)采取政策扶持、设备支持、培训指导、示范带动等方式方法,支持群众自办文化活动,培育发展群众文化主体,激发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活力。

(四)实施“三区”人才文化工作者专项和“春雨工程”、“阳光工程”、“圆梦工程”、文明旅游等文化和旅游志愿者服务行动计划,培育发展文化和旅游志愿者队伍,建立完善激励机制,推动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常态化、规范化开展。

三、加强基层文艺作品创作生产

(一)实施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2021年,我区创排的音乐剧《花儿与号手》,话剧《闽宁镇移民之歌》《高沙窝脱贫记》,秦腔现代剧《花儿声声》《王贵与李香香》,舞蹈《我的绿水青山》6部作品,经文化和旅游部专家组评审,全部通过验收。

(二)实施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加大对具有代表性、示范性、引领性的原创艺术精品的扶持力度,面向全区征集68个剧(节)目,对音乐剧《花儿声声》、舞蹈《盐州胡旋》等21部作品给予经费扶持。

(三)以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为基地,下派文化辅导员进乡驻村帮助民间文艺团队写剧本、编排节目,推出一批接地气、有温度、带泥土、反映农村精神风貌的文艺作品。

(四)实施区市专业文艺院团对口帮扶计划。鼓励专业演员与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结对子,指导具有文艺基础的乡土文化能人学习农村小戏小品创作、编排、表演,带出一批农村文化带头人,激发农村文化内生动力。

四、提升文化旅游基础设施水平

近年来,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先后安排专项资金10.6亿元用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乡村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和旅游富民项目建设,统筹有关部门对72个重点村实施旅游基础设施“六小工程”,实施“三改一整”和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改建新建农家乐、农家客栈、乡村民宿,开展旅游电商销售等取得了可喜成绩。

  

  

  

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2022年8月31日

(此件公开发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闭页面 】 【 打印 】

天气查询 版权声明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技术支持:宁夏文化和旅游厅信息中心

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北京东路375号     投诉电话:0951-12345    6720808(网站维护)    政务邮箱:nxwhhlyt@163.com

夏季:上午8:30-12:00 下午14:30-18:30    冬季:上午8:30-12:00 下午14:00-18:00

Copyright © 2018 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166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6400000059     宁ICP备190005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