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雄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健全秦腔人才培养制度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秦腔是我区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的群众基础,为满足基层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功不可没。2011年宁夏国有文艺院团转企改制后,宁夏艺术事业出现了人才流失断档、经费收入紧缺、市场占比下降等问题,制约着艺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一系列有效举措,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区戏曲人才紧缺的状况。
一是在争取培养选拔项目上下功夫。积极争取将戏曲人才纳入国务院特殊津贴、自治区“新世纪313人才工程”、“ 全区塞上英才工程”等重大人才培养选拔项目中,我区现有的戏曲专业人才中已有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享受自治区政府特殊津贴,7人入选“313人才工程”,1人入选“全区塞上英才工程”,4人入选文化部优秀专家。戏曲表演人才中有7名“梅花奖”获得者、2名“文华表演奖”。
二是在提升秦腔人才技艺上出实招。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积极与国内各类艺术院校合作,每年都选送3至5名年轻专业骨干到中国戏曲学院等国内知名戏曲院校学习深造,到中国京剧院等知名院团跟班学习。每年邀请名家名角到我区开展“传、帮、带”活动,同时也组织区内名家名角开展了“名家传戏”活动,以戏带人、带徒传艺。积极支持青年戏曲演员参加各类赛事,拓展视野,提升技能,产生了较好效果。
三是在创新人才培养方式上想办法。2015年以来先后招收100名秦腔、京剧等戏曲表演、乐器演奏方面的学员进行长期培训。实施育才计划,先后举办了各类高质量专业人才培训班,切实提升艺术人才专业素养和艺术视野。积极选送各类艺术人才参加文化和旅游部“千人计划”,赴国内艺术院校继续深造。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抢抓国家利好机遇,积极与各部门加强沟通对接,力争用政策红利和机制创新推动宁夏戏曲事业“破茧成蝶”,让宁夏戏曲真正能够活起来、传下去,出精品、出名家。
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2021年8月13日
建议提案当面办理沟通联系卡
代表委员 | 建议提案编号 | |||
主办单位 | 沟 通 人 | |||
沟通时间 | 沟通地点 | |||
沟通交流内容 | ||||
代表委员意见 |
签名(盖章): 2021年 月 日
|
注:1.提倡主办单位在建议提案办理期间,当面与代表委员就建议提案内容、目的和办理方式、预期结果等进行直接沟通交流;2.建议提案办理答复结束后,主办单位将此表随办理复文反馈自治区人民政府督查室。
自治区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提案
办理情况征询意见表
编 号 | ||
案 由 | ||
承办单位 | ||
提 案 者 及 电 话 | ||
一、对办理态度是否满意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二、对办理结果是否满意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三、有何进一步的意见和建议
2021年 月 日 |
注:此表由提案者填写后,寄回自治区人民政府督查室。
(通讯地址:银川市解放西街361号 邮编750001)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