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办理

关于自治区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第087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1-08-12    来源:宁夏文化和旅游厅
字体【, ,

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园区管委会办公室:

现就民建宁夏区委会提出的关于全面推进和促进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提案,提出如下协办意见:

自2020年9月3日全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第一次推进会以来,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严格按照包抓领导的具体要求,突出重点、精准发力,及时调整思路,优化产业布局,将葡萄酒产业发展作为推进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核之一,借助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这张独具特色的“紫色名片”,充分发挥葡萄酒产业在生态观光游、休闲度假游、高端体验游和拉动消费中的独特优势,着力在品牌培育打造、营销宣传推介、丰富旅游供给、重点项目招商引资等方面做好“文旅+葡萄酒”融合文章,全力构建葡萄酒核心产业链,培育消费热点,促进消费升级。现就基本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贺兰山东麓沿线旅游资源丰富,资源开发起步早、基础好、持续性强、见效快,是全区最适宜发展旅游业的区域之一。在资源开发方面:我区4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均在该片区,现有A级景区84家,占全区78.5%;省级旅游度假区4家,占全区66%;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6个,占全区55.2%;有各类旅游产品25个,旅游线路25条(乡村旅游线路8条,红色旅游线路5条,精品旅游线路12条),乡村旅游示范点46家,特色民宿29家,2019年累计接待游客529.65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3.62亿元,分别占全区比重的29.97%和44.73%。在文化遗产方面: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各1个,国家级传统村落3个,占全区50%;贺兰山27个主要山口分布各时期岩画,有明长城可见墙体441公里,占全区长城42.5%;贺兰山东麓27个主要山口分布有各时期岩画;以大麦地岩画、鸽子山遗址、西夏陵等为代表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1处,各类博物馆45家,分别占全区56.8%和60%;有民间文学、传统舞蹈、传统美术、传统医药、民俗等非遗名录体系10大门类非遗代表性项目158项,占全区的30%;建有国家级非遗项目保护利用设施5处,非遗展馆(展厅)12个,非遗就业工坊6个。在文化产业方面: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家,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特色村镇和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各1个,自治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3家、文化产业示范户10家,文化产业发展有着较为广阔的前景。

二、主要做法

贺兰山东麓拥有高品质酿酒葡萄生长栽培的自然环境优势,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非常适宜酿酒葡萄的生产和种植,具备打造世界一流葡萄基地潜力。经过三十多年发展,葡萄酒产业已经成为宁夏最具影响力、竞争力的“紫色名片”,已初步形成了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的现代酿酒葡萄产业发展模式。

方向引领发展目标,方向决定发展路径。充分发挥和运用好宁夏的这张靓丽的“紫色名片”,助力推动宁夏文化旅游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当前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对此,我们紧紧围绕自治区打造中国“葡萄酒之都”目标要求,将葡萄酒的“紫色”作为宁夏文化旅游产业的“底色”,统筹谋划、融合发展,精准发力、接续推进,努力推动葡萄酒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提供重要引擎。

(一)挖掘特色、聚焦融合,在品牌培育打造上实现新突破

品牌就是形象、就是价值、就是竞争力。我们牢牢抓住宁夏葡萄酒这个独特的地域IP,牢固树立品牌意识和品牌理念,聚焦短板不足,挖掘特色资源,扎实推动文旅品牌与葡萄酒品牌有机融合、一体推进,为中国“葡萄酒之都”建设增添了强劲动力。

一是聚焦短板不足,筑牢品牌基础。紧盯葡萄酒品牌建设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突出重点,专班推进,有意识有倾向地把资金和力量地投入到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文化旅游廊道的基础设施和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上。先后累计投入资金3100余万元,在廊道沿线实施了旅游“厕所革命”,完善了道路指引体系,建成旅游厕所118座(全区429座,占27.5%),旅游标牌669块(全区1315块,占50.8%),其中,对闽宁镇旅游厕所建设实行全额资金补助,建成旅游厕所3座,旅游标牌50块。以省级旅游度假区建设和A级旅游评定为牵引,进一步完善漫葡小镇、闽宁镇、玉泉营、西鸽酒庄等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和餐饮、购物等旅游要素,扎实开展酒庄景区化建设,廊道沿线酒庄评定为A级旅游景区达的到 10 家,占到全区的9.4 %。抢抓“十四五”开局政策“窗口期”,统筹争取更多的廊道项目纳入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项目和自治区重点项目库;积极与复星国际、阿里飞猪、景域驴妈妈、携程等大型企业加强对接合作,吸引更多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廊道。

二是挖掘特色资源,提升品牌活力。依托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基地、葡萄酒庄集群和沿线历史文化资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深度开发葡萄酒观光体验工厂、葡萄酒庄精品民宿酒店、葡萄酒庄婚庆基地、葡萄酒文创体验基地等产品,进一步提升葡萄酒旅游吸引力。立足漫葡小镇,成功组织举办中国•银川2020ADJ新次元电竞动漫全国联赛和“雄浑贺兰•魅力银川”文化旅游节,进一步拓展葡萄酒产业融合发展空间,带动了廊道旅游、餐饮、酒店等各产业的蓬勃发展。采取“文旅+葡萄酒+传媒”融合传播的形式,在志辉源石葡萄酒庄组织开展了星空朗读走进宁夏第二季活动,累计传播量突破2亿人次,荣获第八届中国旅游产业影响力风云榜“2020年度中国旅游影响力节庆活动”奖。依托贺兰山文化旅游资源,对宁夏特色资源进行整体策划营销,着力提升“塞上江南·神奇宁夏”旅游品牌形象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三是开发特色产品,丰富品牌内涵。立足贺兰山东麓旅游资源丰富、气象条件良好的星空优势,积极打造宁夏“星星的故乡”文旅IP,推出6条星空主题线路产品,在沙坡头景区、志辉源石酒庄布设最佳观星点,配备观星装备,开设星空讲堂,策划举办“来宁夏,跟着大咖拍星空”等一系列特色文旅活动,实现了葡萄酒品牌与星空品牌的完美融合。以贺兰山东麓具有代表性的贺兰砚、泥哇呜、葫芦刻画、剪纸、刺绣、麻编、八宝茶等传统工艺为重点,与北京依文集团等国内知名文创企业合作,将葡萄酒元素融入非遗旅游品牌打造,进入“我把宁夏送给你”伴手礼盲盒,进一步讲好宁夏非遗故事,擦亮葡萄酒旅游品牌,助推非遗旅游产品提质增效。扎实推动“葡萄酒+体育+旅游”,依托廊道沿线优势资源,深度开发虎克汽车攀岩、徒手攀岩、沙漠越野、贺兰山徒步露营、汽车越野拉力赛等动感体验产品和项目,着力构建多业态融合的动感体验产品体系,为葡萄酒品牌增添现代气息和动感元素,丰富了品牌内涵。

(二)整合力量、精准施策,在创新营销模式上实现新成效

将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作为文化旅游营销推介过程中最具体的IP和核心吸引物,立足大西北旅游目的地、中转站和国际旅游目的地目标定位,在创新营销模式、实施精准营销上下功夫,着力构建多载体、多层次、多渠道的营销网络体系,不断推动宁夏这张“紫色名片”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一是搭建营销阵地。立足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是宁夏旅游资源在全国最具唯一性的元素这一共识,将葡萄酒作为文化旅游IP和营销内核,进一步整合力量,在银川河东机场、机场枢纽转乘站、高铁银川站、机场站、灵武站、吴忠站等重点区域设立葡萄酒品牌宣传阵地。将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豫渝闽等重点客源市场作为核心营销方向,依托北京、上海、浙江、郑州、厦门、广州等14个重点城市公交车、地铁、游船上的13万块多媒体终端,设立宁夏宣传推广平台,定时定期发布宁夏文旅、葡萄酒等特色优势产业动态宣传片,日均辐射受众达1亿人次,有效提升了宁夏葡萄酒的群众知晓率和市场关注度。

二是拓宽营销模式。2020年我们联手22个县(市、区),融合全媒体力量,创新开展“晒文旅•晒优品•促消费”即“两晒一促”大型文旅推介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了葡萄酒、枸杞、滩羊等特色优势资源,综合传播量突破21亿次,荣获第八届中国旅游产业影响力风云榜“2020年度中国旅游影响力营销案例”。拍摄制作了300部以“美丽宁夏•星星故乡”“葡萄酒之都”等IP为主题的微视频、短视频作品,在腾讯视频号、抖音、快手、今日头条、新浪微博等线上平台广泛传播推广,网络传播量突破1亿次。“仰望星空”系列主题活动被评为国内16个旅游宣传典型案例之一。与字节跳动、腾讯、今日头条等新媒体合作,开展文旅+特色产业发展系列化、主题化报道,实现了定向推送、精准宣传,2021年宁夏文化和旅游官方头条号和抖音号荣登全国省级文化和旅游新媒体传播力第7名和第9名。

三是构建营销格局。按照“葡萄酒市场开拓到哪、高铁开通到哪,营销宣传就跟进到哪”的原则,在全国重点客源地和城市宣传营销中,我们加强与农业农村厅、葡萄酒局的合作,将葡萄酒与文化旅游组团营销,相互借力,互为促进,做到共用一个品牌、共推一个IP、共享一个平台、共树一个形象。借助携程、驴妈妈等专业团队力量,围绕文旅产业和葡萄酒产业进行整体营销,制定策划统一的营销方案,组织开展高质量的营销推介活动,提升放大宣传营销成果。精心推出富有宁夏地域特色的伴手礼,将葡萄酒作为重要元素融入盲盒设计,进一步加深外地游客对宁夏葡萄酒的认知度和感知度。通过葡萄酒旅游品牌体系构建、体验产品构建、IP节庆构建、传播体系构建和文创体系构建,持续创造宁夏葡萄酒旅游市场新鲜感。

(三)优化环境、提高服务,在培育消费热点上实现新提升

始终坚持市场需求导向,立足葡萄酒产业链短板和不足,着力在优化提升服务质量,打造葡萄酒全产业链,培育消费热点上下功夫,进一步挖掘释放葡萄酒产业的后劲和潜力。

一是明确工作重点,精心打造漫葡小镇。我们将漫葡小镇作为推进廊道建设、打造葡萄酒品牌的重点,在现有基础上,成功打造出集葡萄酒体验+温泉养生+业态融合于一体,涵盖100余款美食的煮酒漫行美食街,建成葡萄酒体验馆、儿童拓展、文艺品鉴区、非遗展示区等专属区域,并将葡萄酒元素融入其中,使葡萄酒产业链体系更加健全,进一步满足了游客需求。今年“五一”期间,成功组织举办了“2021年银川市文化旅游消费季暨贺兰山漫葡小镇浪漫生活节”,接待游客20多万,营业收入757.7万元,占全区接待游客总数的20%。

二是培育消费热点,切实满足游客需求。借助闽宁镇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充分发挥好电视剧《山海情》热播效应,结合葡萄种植及加工、闽宁镇发展、“干沙滩”变“金沙滩”等鲜活的内容和故事,策划打造《山海情》影视基地,引导旅行社开发打造闽宁镇精品旅游线路10余条;指导支持闽宁镇完善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厕所、停车场、餐饮、住宿等接待服务设施,推动葡萄酒庄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开发酒庄休闲旅游产品。同时,推出“掌上闽宁”APP,主推《山海情》互动体验主题游产品,线上售卖闽宁综合服务产品。以剧中美食为原型,将宁夏优质农产品搬上餐桌,精心推出“山海宴”,新建高端民宿,完善木栈道等配套设施,提升景区档次,吸引游客“打卡”入住。启动唱响“神奇宁夏”网红孵化营、“宁夏味道”“宁夏好物”征集推广等活动,助推贺兰山东麓葡萄酒等要素产品融入自驾游供给“数据库”,不断满足游客多元化消费新需求。

三是健全服务体系,全力规范市场管理。实施“互联网+旅游+葡萄酒”,启动“宁夏智慧文旅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开发建设了“一部手机游宁夏” APP、宁夏全域旅游GIS地理信息等智慧化文旅系统,将葡萄酒资源作为重要板块纳入平台系统开发,实现了对葡萄酒旅游的“智慧管理、智慧服务、智慧体验、智慧营销”;制订出台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旅游市场黑名单和重点关注名单管理办法,推进文化和旅游领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合自治区人社厅、宁夏大学葡萄酒学院承办了“宁夏导游葡萄酒鉴赏能力培训班”,81名导游获得葡萄酒行业初级品酒师的资格证书,为进一步带动葡萄酒消费提供了人才保证。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立足全区文化和旅游资源分布、产业发展基础、资源环境容量,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着力构建“一核两带三片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格局(银川都市圈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核心区,黄河、贺兰山两大特色文化旅游带,沙湖、沙坡头、六盘山文化旅游产业“三大片区”),以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为统领,打造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升级版”。到2025年接待人数力争突破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力争突破1000亿元,建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省(区),全力打造大西北旅游目的地、中转站和国际旅游目的地。贺兰山东麓地区占到了全区文化旅游的“半壁江山”,无论是从资源禀赋、还是发展潜力都是我们持续推动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下一步,我们将严格按照自治区九大重点产业安排部署,牢牢立足宁夏葡萄酒这个独具特色的文旅IP,紧紧围绕葡萄酒文化旅游廊道建设这条主线,统筹全区文化旅游资源,将重点项目、营销资源、工作力量等全面转移到廊道建设上来,为进一步打造葡萄酒品牌,推动中国“葡萄酒之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明确目标定位,牢固树立品牌意识。将葡萄酒产业作为宁夏文化旅游发展的“王牌”, 围绕葡萄酒文化旅游廊道建设,不断引入星空帐篷、自驾房车、民宿等新业态,着力补齐旅游消费体系短板。继续与景域驴妈妈、携程、阿里飞猪、洛克等国内知名企业合作,围绕葡萄酒廊道资源开发和长三角、珠三角、川渝等重点客源市场需求,推出富有宁夏地域特色的伴手礼。进一步加大贺兰山东麓酒店、民宿、餐饮等配套设施建设,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奠定坚实基础。围绕打造葡萄酒特色精品旅游线路,推出长城探秘、贺兰山“野奢”、红酒马拉松等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系列活动。持续实施旅游景区铸魂提质增效工程,大力引导酒庄向旅游景区发展转变,对8至10家旅游景区开展提质增效工作,补齐产业链短板。

二是整合工作力量,着力构建联动格局。我们将成立葡萄酒产业工作专班,在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公共服务建设、加强行业监管等多方面,横下一条心,拧成一股绳,集中精力推动廊道建设取得新成效。积极督促和引导各市县区紧紧围绕葡萄酒产业链条短板、空白和不足,合理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项目,配套配备有效资源,补齐文化旅游产业和葡萄酒产业发展的空白项、短缺项。继续加强与农业农村厅、葡萄酒局的协调对接,围绕葡萄酒文旅品牌,整合工作力量,努力形成组团打市场的联动工作格局。

三是强化推进举措,提升营销推介水平。以打造大西北旅游目的地、中转站和国际旅游目的地为最终目标,紧扣大西北地域IP和葡萄酒本土IP,统筹所有营销资源和工作力量,以全国重点客源市场和重点城市为重点,以高铁沿线枢纽城市为带动,做深做实葡萄酒营销宣传。进一步创新营销模式,积极邀请葡萄酒消费重点群体来宁夏开展沙漠探险、穿越贺兰山等活动,在感受“神奇宁夏”的特有魅力的同时,品尝宁夏的葡萄美酒,带动和刺激葡萄酒消费。在第一季活动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继续以“文化旅游+特色产业”融合发展为主线,以葡萄酒、枸杞、滩羊、文创非遗等好物优品为主角,深入开展“两晒一促”第二季活动,运用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介,做好宁夏文化旅游宣传推介。继续巩固周边客源市场,深耕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重点客源市场,拓展川渝豫鄂等目标客源市场,通过宣传营销,向国内外展示宁夏“紫色”名片。

四是提升服务水平,切实满足市场需求。充分发挥贺兰山东麓旅游度假区创建成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目标导向作用,加快完善酒庄基础设施配套,力争将漫葡小镇打造成为中国葡萄酒主题特色文化旅游第一镇。深入推进宁夏智慧文旅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建设,完善“四个一、一S中心”(即:一个数字沙盘游宁夏、一图游宁夏、一部手机游宁夏、一码游宁夏和宁夏文旅大数据体验中心)综合平台,加大葡萄酒旅游内容植入,增强智慧文旅公共服务平台服务葡萄酒旅游的能力。组织开展葡萄酒旅游相关标准制定的可行性研究,切实推进旅游服务管理标准化、规范化。

  

  

  

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2021年8月10日

  

  

建议提案当面办理沟通联系卡

  

代表委员


建议提案编号


主办单位


沟 通 人


沟通时间


沟通地点


沟通交流内容


代表委员意见

  

  

  

  

签名(盖章):

2021年  月  日

  

  

注:1.提倡主办单位在建议提案办理期间,当面与代表委员就建议提案内容、目的和办理方式、预期结果等进行直接沟通交流;2.建议提案办理答复结束后,主办单位将此表随办理复文反馈自治区人民政府督查室。

  

  

自治区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提案

办理情况征询意见表

  

编   号


案   由


承办单位


提 案 者

及 电 话



一、对办理态度是否满意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二、对办理结果是否满意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三、有何进一步的意见和建议

  

  

  

  

  

  

2021年   月   日

注:此表由提案者填写后,寄回自治区人民政府督查室。

(通讯地址:银川市解放西街361号    邮编750001)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闭页面 】 【 打印 】

天气查询 版权声明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技术支持:宁夏文化和旅游厅信息中心

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北京东路375号     投诉电话:0951-12345    6720808(网站维护)    政务邮箱:nxwhhlyt@163.com

夏季:上午8:30-12:00 下午14:30-18:30    冬季:上午8:30-12:00 下午14:00-18:00

Copyright © 2018 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166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6400000059     宁ICP备190005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