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现就文琦委员提出的“关于强化扶贫产业提质增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提案”,提出如下协办意见。
宁夏乡村旅游发展势头迅猛、脱贫富民效果突出、发展潜力巨大,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特色,已成为宁夏休闲旅游和假日消费的新亮点。乡村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连续12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已成为我区旅游产业蓬勃发展的“生力军”截至目前,宁夏共有乡村旅游点1000余家,星级农家乐536家,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37个,省级重点旅游村76个,特色产业示范村10个,旅游扶贫重点村72个,直接从业人员超过1.5万人,带动就业10万余人。2021年上半年,全区乡村旅游点累计接待游客分别是2020年同期的3.42倍和3.06倍,接待游客量较2019年同期增长19.38%,营业收入与2019年持平,实现全面恢复。发展乡村旅游已成为农村发展、农业转型、农民致富的重要渠道,成为撬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一、做好顶层设计,丰富产品供给
扎实推进《宁夏乡村旅游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贯彻落实《宁夏乡村旅游示范点评定标准》《宁夏特色旅游村评定规范》《宁夏乡村旅游示范点评定管理办法》《宁夏特色旅游村评定管理办法》,引导鼓励农家乐植入民宿元素,向具有度假功能的乡村旅游示范点、整村推进的乡村旅游特色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乡村旅游集聚区转型升级,通过循序发展,创建国家A级旅游景区,全面实行乡村旅游景区化管理和产业化发展,使乡村旅游、乡村旅游扶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二、创建重点村镇,项目资金支持
为充分发挥乡镇对乡村旅游的服务带动功能,提升乡村旅游质量和综合效益,2021年6月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会同自治区发展改革委遴选评审命名47个宁夏特色旅游村镇,推荐8个村镇参评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目前待文化和旅游部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批。
结合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围绕乡村振兴,推进现代农庄、田园综合体等项目建设,重点支持乡村旅游集聚区、旅游带的打造和乡村旅游重点村的提升,上半年对全区6个县区安排2500万元用于乡村旅游建设项目:红寺堡区安排700万元用于打造全国易地搬迁移民脱贫致富示范区,大武口区、惠农区、沙坡头区安排1100万用于打造乡村旅游集聚区,兴庆区、盐池县安排700万元用于打造乡村旅游带。通过项目资金撬动,对29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开展提质增效工程,推动乡村旅游品质升级,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三、加强公共配套,提升乡村品质
近几年,先后安排专项资金10.6亿元用于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乡村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和旅游扶贫富民项目建设,大力扶持贫困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户改建新建农家乐、农家客栈、乡村民宿、开展农产品电商销售,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就业致富带动效益明显。重点扶持列入国家序列的72个旅游扶贫重点村实施旅游基础设施“六小工程”(每个村建一个停车场、一个水冲式旅游厕所、一个垃圾集中收集站、一个医疗急救站、一个农副土特产品商店和一批旅游标示标牌),完善乡村旅游配套设施。大力扶持改建、新建农家乐、农家客栈示范户,实施“三改一整”(即改厨、改厕、该房、修整院落)和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提升乡村旅游综合消费,使得旅游扶贫更精准、更有效。
四、非遗扶贫带动,提升乡村文化
推进实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传统工艺振兴和融合发展“三大工程”,打造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形成“政府+企业+合作社+农户”运营模式,培育走出一批“非遗+扶贫”带头人,带动乡村群众学习技艺,赚上“非遗钱”增收致富。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张璟,走进兴庆区月牙湖乡建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面向留守妇女、空巢老人、残疾人开展麻编技艺传授推广和扶贫活动,举办6期“订单式”培训班,培训贫困村民350余人,探索“零投入、无风险、包分销”合作模式,村民工资从当初每月300-500元涨到了现在800元-1500以上。“固原砖雕(六盘山魏氏砖雕)保护传承基地研发砖雕产品300余种,拓展砖雕销售市场,吸纳周边村民学习砖雕技艺,接收村民、留守妇女、残疾人等30余人就业,女工每天收入150元左右,男工每天收入300元左右,人均年收入达2万元。
五、下一步计划
依托农业生产资源和区位优势,结合自治区九大产业,持续创新和完善,集中打造具有吸引力的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建设综合性休闲农业园区、农业主题公园、观光采摘园、垂钓园、乡村民宿和休闲农庄,满足城市居民消费需求。依托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与宁夏特色旅游村,建设特色乡村休闲旅游功能区。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从以下几个方面推动乡村旅游创新发展。
一是依托城市、景区集聚优势发展乡村旅游。发挥A级旅游景区客流集聚优势,建设特色餐饮、住宿等项目,打造景区周边游客承接地,以景区游带动乡村游。
二是依托精品民宿打造高端乡村旅游目的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国内外知名民宿品牌和战略投资商,提升创意设计水平,发展特色精品民宿,有效发挥乡村民宿带动效应。打造和认定命名一批精品民宿和乡村旅游示范点,到2025年底,力争创建200家以上精品民宿。
三是依托文化资源打造体验型乡村旅游目的地。挖掘各地民俗文化,利用古镇、古村、古街、古建筑等资源,创建命名一批以民俗文化游等特色鲜明主题的宁夏特色旅游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推出一批体现宁夏文化特色、具有时尚气息的乡村旅游商品。
四是依托生态资源打造康养型乡村旅游目的地。利用乡村自然生态环境优势打造特色康养基地,发展养生养老产业。创建一批养生养老基地。推动有条件的乡村逐步完善徒步、骑行道路等设施,大力发展生态休闲、乡村度假、运动健身等业态。
五是依托现代农业打造乡村田园综合体。将生产、生活、生态结合起来,鼓励开展特色农作物集中连片种植,既种“风景”又种庄稼,通过大地艺术景观塑造,满足游客回归自然、休闲娱乐需求。利用贺兰山东麓葡萄酒、灵武长枣、盐池黄花菜、中宁枸杞、中卫硒砂瓜等特色农业资源,打造一批休闲农业精品园区。培育一批“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美丽休闲乡村,打造和更新推出特色突出、主题鲜明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2021年8月10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