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宁夏区委会、丁洪委员:
关于加大宁夏黄河文化保护传承的建议及收悉,现答复如下: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指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2020年6月8日至1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宁视察期间赋予宁夏“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时代重任,为宁夏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自治区党委编制了《关于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实施意见》,提出“五大战略定位”,包含了“建设黄河文化传承彰显区”;在“总体布局”中提出 “融合生态景观、富含人文底蕴的生态旅游带”和“承载黄河文化、彰显宁夏精神的生态文化带”;在“十大重点任务”中提出“挖掘黄河文化价值、保护黄河文化遗产、发展黄河文化旅游”。自治区党委政府把黄河文化遗产作为重要资源,要求讲好宁夏“黄河故事”,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发展黄河文化旅游产业,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黄河文化保护传承提到了新的高度。
一、宁夏黄河文化遗产保护现状
宁夏黄河文化资源丰富多彩。具有丰富的远古文化遗产,孕育了丰厚的农耕文化遗存,融汇了多种宗教文化形态,汇集了风格多样的古建筑遗迹。目前全区有不可移动文物3818处,非物质文化遗产收入名录2968项,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7处、自治区级重点保护单位135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18处、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144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1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处,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1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1处,博物馆75处,引黄古渠系14处。沿黄地区A级旅游景区96家,其中5A级景区4家,4A级景区23家。
宁夏黄河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持续加大,水洞沟遗址、西夏陵、开城遗址被列入全国150处大遗址,西夏陵、丝绸之路(宁夏段)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西夏陵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青铜峡鸽子山遗址、彭阳姚河塬遗址分别入选2016、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固原博物馆“千年固原丝路华章”入选“2016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
黄河文化传承弘扬成果不断凸现。加强黄河流域考古文献研究,对水洞沟遗址、鸽子山遗址为代表的旧石器时代文化,菜园遗址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姚河塬等商周遗址、西夏陵等西夏遗址、将台堡等革命遗址和丝绸之路、长城等线型文化遗产进行深度研究。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整理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四级名录体系。举办了中国·宁夏黄河金岸诗词赋联大赛暨黄河金岸诗歌节,编纂了《黄河风辞》,出版了《黄河文化研究》。加强黄河文化艺术创作,《花儿声声》《王贵和李香香》等2部作品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二、进一步深入挖掘黄河文化内涵
贵委提出的“探索建立黄河文化研究院”的建议,对于进一步深入挖掘黄河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促进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具有重要意义,也能够更好的推动黄河文化繁荣发展。我厅将认真研究建立黄河文化研究院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具体实施方案,适时提请自治区党委、政府研究决策。
宁夏民族艺术研究所是我厅开展黄河文化保护传承研究的专门机构。我厅依托相关研究机构及专家,加强对黄河宁夏段历史文化遗产的研究和利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阐释黄河文化的精神内涵,传承黄河文化基因,延续中华历史文脉。大力实施黄河文化传承创新工程,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涵的时代价值,形成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构建黄河文化标识体系,着眼增强文化亲和力和历史厚重感,谋划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统筹推进长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和引黄灌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综合展示黄河宁夏段的历史文化,打造黄河文化重要地标。
我们委托专业机构,启动编制了《宁夏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黄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专项规划》,系统梳理我区黄河文化遗产资源,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深入挖掘黄河文化时代内涵,推动黄河文化交流传播;大力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推动黄河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同时,我们加强与沿黄省区的交流合作,成立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共同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信息互通、市场互动、合作共赢”的文化旅游区域合作机制,共同推进黄河文化繁荣发展。
三、创新推动黄河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及新型业态发展
围绕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目标,我厅正在研究制定《关于落实先行区建设要求,打造文旅融合发展升级版的实施意见》,以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载体,把沿黄地区的景区景点作为一个整体规划建设,推进文旅多元文化融合发展,树立全景全业全时全民的理念,全面推进业态融合,打造多样化、多层次的生态观光游、红色主题游、休闲康养游、乡村酒庄游、科普研学游,让“塞上江南·神奇宁夏”的品牌多点散射、多方聚客。推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实施黄河影视、文艺、戏曲振兴行动,大力发展文化市场,积极培育文化主体,支持文创设计、影视动漫、数字展馆、电竞赛事、网络直播等创业产业发展,推出一批融入黄河元素、富有时代特色、传播力影响力强的精品,让多元纷呈、和谐共融的黄河文化在宁夏绽放光彩。
打响五大特色旅游品牌。一是打好黄河文化牌。充分挖掘黄河文化、农耕文化和西夏历史、民族风情等内涵,做好黄河景观、黄河生态、黄河文化融合重组、挖掘转化、放大增值的文章,创新开发大漠黄河、文化黄河、都市黄河、湿地黄河文化等文化旅游新产品、新业态,规划建设一批国家旅游度假区、精品景区、特色旅游小镇、美丽乡村、特色街区、自驾车房车营地,配套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打造在全国有影响力、在世界有知名度的名下黄河文化旅游带。二是打好大漠星空牌。用好沙漠和星空两类优势资源,在保护自然生态的大前提下,高品质规划建设沙漠体验、星空观测等休闲度假、亲子研学项目,重点建设沙坡头星星酒店观星营地、沙湖观星营地、哈巴湖星空营地等项目,以体验“大漠情怀、浪漫星空”为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畅游沙漠、仰望星空深度体验旅游活动,创新打造特色优势产品。三是打好酒庄休闲牌。依托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酒庄集群和沿线文化旅游资源,做好“葡萄酒+文旅”“文旅+葡萄酒”融合发展,推进葡萄酒文化旅游产业的一体化进程,助力“葡萄酒之都”建设。重点打造镇北堡西部影城、西夏陵、贺兰山岩画等品牌景区+酒庄的文化体验、休闲度假区高品质文化旅游产品,打造独具魅力的酒庄休闲旅游目的地。四是打好红色主题牌。全面落实全国红色旅游发展战略,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重点,深度提炼红色文化遗产时代价值和精神内涵,大力提升六盘山“胜利之山”的品牌影响力。加强红色文化体验教育,创新培育一批红色小镇、红色乡村、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等复合型旅游产品,打造一批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不断提升对六盘山地区发展的综合带动能力。深入挖掘传承红色旅游故事,打造一台红色旅游演艺产品。充分利用宁夏的优质农产品、传统手工艺优势,提升宁夏红色旅游研发能力,增加农民就业和收入,促进旅游扶贫发展。五是打好动感体验牌。依托大漠、高山、峡谷等独特地质地貌资源,大力发展沙漠探险、高山滑雪、低空飞行、热气球、汽车攀岩等极限运动旅游产品,全力打造国家级沙漠运动基地、国家级航模比赛基地、国家级山地户外运动基地等。鼓励举办重大体育旅游活动,积极拓展体育旅游新业态,开发建设体育旅游产业园、健身休闲示范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带动特色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发展一批“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体育旅游精品线路。
全面推进业态融合。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促进文化旅游相融相盛。将文旅融合贯穿到景区开发、项目建设、产品打造、休闲娱乐、文化演艺、旅游商品开发等各个环节,推动文化和旅游全方位、多角度、全产业融合,将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陈列馆、纪念馆、美术馆和非遗传习场所等赋予旅游功能、纳入旅游线路,让文物活起来、历史动起来、旅游火起来。推进“文旅+农业”,促进农旅一体化,打造一批兼具观光、休闲度假、康体养生等功能为一体的农旅融合精品项目。推动“文旅+工业”,促进特色产业发展。打造一批工业旅游景区、国家工业旅游示范点、工业旅游基地、旅游装备制造业基地等工业旅游新业态。推动“文旅+扶贫”,促进乡村振兴。打造乡村旅游聚集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推农村产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文旅+生态”,促进自然资本加快增值。推动“文旅+科技”,促进智慧旅游。推动“文旅+教育”,促进研学旅游。推动“文旅+商贸会展”,促进商务会展品牌化发展。推动“文旅+医疗健康”,促进康养产业化发展。
四、讲好宁夏“黄河文化”故事
宁夏地处中华文明发祥地黄河上游地区,是黄河流经全域的唯一省区,自古以来,就是华夏诸民族生息、繁衍、聚集、交融、开发技术和传播文明的要地,形成了具有全域性、根源性、兼容性和融合性特点的黄河文化。
善用多种载体,讲好宁夏故事。充分利用国际博物馆日、文化遗产日等开展主题宣传活动,通过主题展板、宣传标语、市民咨询等方式宣传文物保护政策法规;举办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知识讲座、制作岩画拓片互动体验活动、“历史文化”“文物知识”走进社区及文物保护法律法规宣传、文物收藏咨询、民间鉴宝等活动。设立考古发掘现场公众开放日,让公众近距离接触文物。通过多种载体、各种形式向广大市民讲述隐藏在文物背后的故事。
打造精品展览,展示宁夏魅力。积极推动宁夏博物馆、宁夏岩画中心与贵州省、甘肃省、安徽省、江苏、浙江等地博物馆联合举办各类展览,推出“丝绸之路上的神秘王国—西夏文物精品展”“朔地恋歌—宁夏岩画特展”“久远的记忆—宁夏岩画特展”“宁夏贺兰山岩画拓片精粹展”“逝去的风韵—西夏与播州文物展》”“唐蕃古道—七省区精品文物联展”“青铜之路—宁夏固原两周时期北方青铜器特展”等特色精品文物展览,集中展示宁夏黄河沿线文物的艺术魅力、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及精彩的宁夏故事。
强化宣传营销,打响文旅品牌。实施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产业联手、媒体跟进、游客参与的“五位一体”联合营销模式,精准聚焦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和闽豫湘等重要客源市场,创新开展“八闽亲人游宁夏”免费月、“湘约宁夏”优惠季、“华东十城市巡回秀”等系列宣传营销活动,重点客源市场游客增幅明显。围绕星空、长城、沙漠、葡萄酒等宁夏特色旅游资源,举办红酒国际马拉松赛、星空朗读等特色活动,叫响“让我们去宁夏,给心灵放个假”宣传口号,擦亮“星星故乡”“中国长城博物馆”等文旅品牌。宁夏旅游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黄河文化在宁夏展现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延续性,体现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观,呈现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脉络,彰显着对世界文明进程的独特贡献,展示着移民开发的历史样本。围绕 “建设黄河文化传承彰显区”的战略定位,我们将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的战略高度,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宁夏的黄河文化,深度挖掘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在讲好黄河故事、展示宁夏形象上推出有影响力的精品力作、搭建有品牌力的文化载体、建设有带动力的示范项目、打造有传播力的宣传平台,构建黄河文化长廊,建设厚植家国情怀、传承传统美德、弘扬时代精神、各民族同根共有的精神家园,使宁夏成为彰显黄河文化、展示黄河文明的重要窗口。
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2020年9月10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