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办理

关于自治区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24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0-08-14    来源:宁夏文化和旅游厅
字体【, ,

民革宁夏区委会

贵委提出的《关于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助推宁夏乡村振兴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也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机遇。宁夏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全区70%以上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文化遗产集中在乡村,清新的空气、良好的生态、优美的环境、古朴的风貌对城市居民有着强烈的吸引力。我区乡村旅游发展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迅猛,富民效果突出,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特色,已成为宁夏休闲旅游和假日消费的新亮点、农民脱贫致富的主渠道。乡村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连续12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已成为我区旅游产业蓬勃发展的“生力军”。截止2020年7月,全区共有星级农家乐512家,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9个,特色产业示范村10个,特色文化旅游村30个,旅游扶贫重点村72个,直接从业人员超过1.5万人,带动就业10万余人。2019年,全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人数达到1360.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87亿元,同比增长68%和76%。发展乡村旅游已成为农村发展、农业转型、农民致富的重要渠道,成为撬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我区乡村旅游正处于消费增长期、发展提速期、转型换档期,还存在一些明显的短板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产品类型比较单一;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系统研究不够;发展质量有待提高等。

贵委提出的问题客观准确,下一步,我厅针对贵委提出的五条建议,坚持问题导向,采取有力措施,着力推进全区乡村旅游上台阶。

一是完善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从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高度重视制度建设,把加强和完善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作为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大事来抓,不断提高旅游业治理的现代化水平。理顺旅游资源管理体制机制,破除区域壁垒障碍,实现资源有效整合,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创新旅游用地政策,在符合相关规划前提下,区分不同项目用地政策和途径,用好用足土地增减挂钩政策,鼓励农民通过转包、转让、入股、合作、租住、互换等方式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用地。做好顶层设计,加强系统谋划,聚焦重点难点,着力解决制约乡村旅游发展的乡村基础设施薄弱、人才匮乏等普遍性问题。注重部门协同、规划衔接、多元参与、资源整合、共建共享,形成更加有利的工作体制机制,加强政策支持、加大资金投入。

二是坚持规划引领。印发了《宁夏乡村旅游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提出了着力构建“一核、四带、十八个重点发展区”的乡村旅游空间发展格局。出台《宁夏乡村旅游示范点评定标准》《宁夏特色旅游村评定规范》,科学制定全区乡村旅游中长期发展规划,并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总规、土地利用、农业农村发展、乡村振兴等规划相衔接,明确乡村旅游的板块特色、项目重点和发展目标,合理布局乡村旅游景点、示范点和产品线路,避免盲目开发,提升发展层次。突出发展重点,加快推进和提升十大特色产业示范村建设、创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做到“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一步一景”,打造一批望得见贺兰山、看得见黄河水、记得住塞上江南风情的精品特色产业示范村,带动提升全区乡村旅游提档升级。

三是坚持文化为魂,突出地域特色。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把促进文化自信、文化振兴摆在重要位置,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涵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将本土文化融入乡村旅游开发和建设,加大对人文典故、乡村民俗、传统工艺、民族歌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和合理利用,凸显民族和地域特色文化。要把体验乡村生产生活、阐述乡村人文情怀、构建乡情乡愁归宿作为立足点,赋予乡村旅游更多的乡土元素、地域风貌、特色内涵,为游客提供原真性的乡村体验。防止大拆大建、拆真建假。结合美丽乡村、农业产业化建设等工作,对我区乡村旅游发展进行全方位包装策划,在乡村旅游庭院设计、环境美化、建筑风格等方面体现文化与自然的融合,培育发展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形成更多吸引游客、刺激消费的核心卖点。充分利用各地传统民间节事和四季景观,高质量策划推出一批富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文化节庆活动,形成“春赏花、夏避暑、秋摘果、冬滑雪、泡温泉、赏民俗、品美食”等游客参与性强的乡村旅游产品,带动当地农民发展多种形式的经营活动,提升品牌影响力。

四是坚持农民主体,大众消费。发展乡村旅游的根基在农村,主体是农民,核心靠产业。注重立足“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发挥农民在发展乡村旅游中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建立健全公平的利益分配机制,在保护利用的基础上,探索以农民资源入股或组建农民旅游经营联合体等形式,确保农民与投资企业共同参与乡村旅游开发经营,保障农民受益主体地位。把促进农村脱贫致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作为发展乡村旅游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农民合理分享发展乡村旅游的红利,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引导经营主体以大众市场需求为导向推进乡村旅游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提供物美价廉的乡村旅游体验,满足大众旅游消费需求。

五是推进红色+乡村旅游发展。我区红色旅游资源丰富。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色和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指示要求,推进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制定并出台《宁夏红色旅游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积极推进六盘山红军长征景区、将台堡长征会师纪念园、将台堡红色旅游小镇、单家集红军长征遗址等景区提档升级,打造复合型产品,完善和提升研学和红色旅游培训功能。推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八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发挥好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富民功能,助力脱贫攻坚。以党建带动乡村旅游发展和旅游精准扶贫、以党建引领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

六是突出乡村民宿发展重点。乡村民宿是促进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有力抓手。传统的农家乐、乡村观光等已不能满足乡村旅游消费的需要。打造以乡村民宿为支撑的乡村旅游产品新业态,有助于不断完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也是提升乡村旅游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发展民宿要有情怀的主人,要有标准化的管家,要有共鸣的客人。建议制定出台《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乡村民宿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导各地相互借力和错位互补,以乡村民宿开发为纽带,引导开展多元业态经营,拓展共享农业、手工制造、农副产品加工销售、电商物流、养生养老、健康体育等综合业态,打造乡村民宿旅游综合体,形成规模集聚效应,完善产业链,拓展价值链,有效发挥乡村民宿带动效应。

七是强化人才培养。加强乡村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注重对旅游资源和产品开发策划高端人才、管理人才等的培养和引进,持续加大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造就一支懂经营、善管理、高素质、专业化的乡村旅游人才队伍,提升乡村旅游公共服务和保障水平。鼓励我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机构加强乡村旅游产品研发和基础理论应用研究。

 

 

                                                                                                                  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2020年8月14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闭页面 】 【 打印 】

天气查询 版权声明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技术支持:宁夏文化和旅游厅信息中心

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北京东路375号     投诉电话:0951-12345    6720808(网站维护)    政务邮箱:nxwhhlyt@163.com

夏季:上午8:30-12:00 下午14:30-18:30    冬季:上午8:30-12:00 下午14:00-18:00

Copyright © 2018 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166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6400000059     宁ICP备190005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