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现就张生明委员提出的“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议”,提出如下协办意见:
宁夏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全区70%以上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文化遗产集中在乡村,清新的空气、良好的生态、优美的环境、古朴的风貌对城市居民有着强烈的吸引力。近年来,宁夏乡村旅游快速蓬勃发展,先后涌现出黄河大漠观赏型、休闲垂钓型、生态观光型、休闲农庄型、农家特色餐饮型、民宿客栈型等乡村旅游产品。乡村旅游已成为宁夏休闲旅游和假日消费的新亮点、农民脱贫致富的主渠道。
为了更好的促进我区乡村旅游的发展,做好顶层设计。我们编制完成《宁夏乡村旅游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制定了《宁夏乡村旅游示范点质量评定标准》《宁夏特色旅游村质量评定标准》,即将下发实施。《宁夏乡村旅游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确定了宁夏乡村旅游发展的空间布局、行动目标,提出乡村旅游新业态培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精品民宿建设、智慧旅游建设等重点任务、实现路径和保障措施,为下一步各市县乡村旅游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提供行动指南与政策依据。《宁夏乡村旅游示范点质量评定标准》《宁夏特色旅游村质量评定标准》对于推动农家乐向精品民宿方向提档升级,规范田园综合体、休闲农庄等新业态发展、促进整村推进乡村旅游发展、美丽乡村建设都将起到促进作用。通过规范标准、创建引领等举措,促进乡村旅游规范化、特色化发展。
我们还持续加大资金投入,推进项目建设。每年都安排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优先用于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与重点项目,重点扶持列入国家序列的旅游扶贫重点村。近四年来,原自治区旅游发展委共安排专项资金1.3亿元,用于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2019年专门安排自治区旅游发展专项资金1000万元,用于7个乡村旅游重点村与12个乡村旅游精品民宿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泾源县胭脂峡景区、盐州古城历史文化旅游区、东部环线旅游风景大道、韦州古城等一批旅游扶贫带动功能强的新景区、新项目相继开工建设。重点推动泾源县黄花乡羊槽村和胭脂峡景区、彭阳县城阳乡杨坪村和茹河瀑布、永宁县红树莓生态园和立兰酒庄与闽宁镇原隆村等“景村一体化”项目建设。今年7月,我厅积极组织县区开展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推荐工作,沙坡头区迎水桥镇沙坡头村、西吉县吉强镇龙王坝村、隆德县陈靳乡新和村、永宁县闽宁镇原隆村等9个乡村旅游重点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
我们积极培育文化产品,丰富乡村旅游。近年来,我们积极利用农村非遗特色文化资源,走非遗+产业化、非遗+乡村旅游道路,引导培育农民做“文化人”、赚“文化钱”。一是扶持贫困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确定自治区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项目22个,对“尕妹子”非遗文创开发等9个扶贫项目给予230万元资金扶持,对宁夏隆德浩德纸业包装有限公司等2个贫困县区新增规模以上文化企业给予20万元资金扶持。二是助推非遗特色产业发展。积极推进非遗生产性保护,鼓励非遗传承人设立传承保护基地,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海原县将刺绣、剪纸作为“离土”脱贫的产业之一,就近举办农民技能培训班,引导农村妇女积极融入文化遗产孵化创业基地,打造“海原回绣”“海原剪纸”文化产业品牌,探索公司+合作社+专业村+专业户的发展路子,形成“前店后厂、订单制作”模式,走出一条“指尖上”的致富路,年产值1500多万元,圆了贫困山区妇女的创业致富梦。红寺堡区探索在“文化+”融合发展上做文章,将社火、剪纸、刺绣、书法等传统文化与当地葡萄酿酒业、休闲农业观光等乡村旅游业有机融合,使得昔日贫瘠的土地插上“文化翅膀”,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文化旅游业产值达5.57亿元。隆德县陈靳乡新和村利用国家级非遗项目“高台马社火”等文化资源,开发社火展演、骑马观光、农事体验等乡村旅游项目,为村民开辟休闲旅游致富路。
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2019年9月11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