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何巧云 通讯员 岳诗源
社会治理,创新在基层,活力在基层。近年来,吴忠市红寺堡区柳泉乡以强化政治“引导力”、法治“保障力”、德治“先导力”、自治“聚合力”、智治“科技力”支撑推动“五治”融合,坚持一线调研、一线服务、一线“破题”,积极探索一条满足群众需求、体现柳泉特色的市域社会治理新路子。
强化政治“引导力”支撑
4月25日,记者走进柳泉乡红塔村党员活动室,由三块屏幕组成的红塔村“数字党建”平台跃然眼前。打开平台,全村党员基本信息一目了然。通过平台可以与每一名党员建立联系,及时开展在线学习、会议等活动,方便外出务工党员、年老行动不便党员和流动党员参加支部组织生活。
“抓住了党员管理,就牵住了基层社会治理的‘牛鼻子’。引导党员主动亮身份、带头作表率,主动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和网格化治理,效果非常明显。”红塔村党支部书记张千劳介绍说。
柳泉乡高度重视市域社会治理工作,把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作为柳泉乡党委重大政治任务,把政治引领贯穿于社会治理全过程和各方面,持续健全“乡党委、村党组织、网格党小组、党员联系户”四级组织体系,在多网合一的基础上建立51个网格党小组、35个功能型党小组、251个党员联系户,结对联系困难群众,制定结对任务,打造以党建为核心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让党员真正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中坚力量”。2022年,辖区可防性案件发案23起,同比下降37.8%,较2020年下降42.5%,辖区综合治安形势总体平稳,基层政治生态和社会生态不断优化,柳泉乡被吴忠市命名为“平安乡镇”。
强化法治“保障力”支撑
家住柳泉乡沙泉村的李某与妻子张某一直在外打工。去年9月,在妻子不知情的情况下,李某将其黄金首饰交给父母保管,张某一气之下回了娘家。李某去接妻子张某时,原本就患有心脏病的丈母娘沙某因为情绪激动当场昏迷。柳泉司法所专职人民调解员、沙泉村“法律明白人”庄沛获悉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及时将沙某送到医院救治,因救治及时,沙某身体无大碍。此后,庄沛多次到两家听取诉求,针对两家矛盾焦点说法讲理,耐心调解。“感谢老庄的调解,把我们心里面的疙瘩解开了。”原本拧着劲的两家人最终握手言和。
近年来,柳泉乡持续加强柳泉乡人民调解委员会力量,在9个行政村成立了由村党支部书记任调委会主任,驻村工作队、村监会、党员群众等人员为成员的村级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配齐配强调解员10名,司法所聘请专职人民调解员4名,实行“坐诊式”矛盾化解,对苗头性和一般性矛盾纠纷进行就地化解,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
此外,针对辖区婚恋家庭纠纷高发、劳动人事争议纠纷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现状,设立妇女儿童维权工作站、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站,“五办四中心”主任根据业务领域参与相关矛盾纠纷调解,保障各类纠纷调解落地见效,全面构建以综治中心为平台,调解员、网格员、志愿者以及相关职能部门等共同参与的“大调解”工作格局。2020年以来,累计办理信访事项28件、12345便民服务平台事项307件、矛盾纠纷345件,办结率100%,满意率100%,基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实效不断提高。
强化德治“先导力”支撑
柳泉乡许多农户家院墙上的“六个先锋”示范户荣誉牌格外亮眼。“村上哪户门上挂着‘六个先锋’的牌子,就会得到全村人的尊重,是全村人学习的榜样。”柳泉乡柳泉村党支部书记张娅梅说。
柳泉村的刘五奎35年如一日照顾瘫痪在床的弟弟,家中还培养了4个大学生,品德操行赢得了村民的普遍赞赏和尊重,是“崇文重教”“睦邻和谐”“遵纪守法”三个荣誉称号的获得者。
近年来,柳泉乡充分发挥“德治”春风化雨、潜移默化作用,通过评选“六个先锋”、开展道德文化宣讲、打造村级文化书屋、组织志愿服务等活动,提高群众道德修养和文明素质。两年多的时间里,全乡先后评选“六个先锋”示范户600余户,给予积分兑换奖励,授予荣誉奖牌。招募注册志愿者实名认证100余人,结合传统节日和重要节庆,每月至少开展1次志愿服务活动。全面推进和规范各村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评议机制建设,与村民签订移风易俗责任书4000余份,引导群众明是非、辨善恶、守诚信、知荣辱,坚决破除陈规陋习,主动拒绝高价彩礼,大力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
强化自治“聚合力”支撑
翻开“2022年柳泉村重大事项公开透明监督运行机制”台账,每次村民代表会议的时间、参加人员、讨论事项及会议结果都记录在上。“凡涉及粮食直补、低保评定、监测户纳入等民生要事,都会留下文字记录和影像资料,随时可追溯可查看。”柳泉村村干部马书峰介绍。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针对移民村社会治理任务重、难度大的问题,柳泉乡把做实村民代表会议制度作为提高乡村治理水平的有力举措,创新落实“55124”村级治理模式(即“五步工作法”“五联记录本”“一份议事清单”“乡村两级监督”“四级联动督查”),有效减少因权力滥用引发的群众上访事件,大大增强了基层组织的公信力。
同时,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委员会、治安保卫委员会、公共卫生委员会等村级自治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将老党员、退休老干部、致富带头人等“新乡贤、新能人”凝聚起来,丰富议事协商形式,逐步构建起了工作有章法、行为有规范、管理有标准、办事有依据的治理新机制。
强化智治“科技力”支撑
“国道338线上的车辆川流不息、永新民宿正在招待八方游客、沙泉小城镇热闹非凡……”不用亲临现场,在柳泉乡综治中心数字乡村“地网工程”平台上,这些场景一览无余。
“数字乡村‘地网工程’平台具有‘能看’——视频查控、‘能听’——村广播通知、‘能讲’——协同报警联动的立体化防控体系功能。”柳泉派出所工作人员讲解道。
柳泉乡持续提升乡村数字化治理水平,推进乡村两级综治中心优化升级,打造数字乡村“地网工程”平台,实现无死角全乡覆盖。利用视频监控系统可以对突发事件、人居环境、沟道治理、盗采盗挖等采集实时图像,形成“发现问题-定责指派-处理反馈”的闭环处理流程,满足了乡村有效治理的现实需求。
“柳泉乡坚持‘五治’融合,实现了矛盾难题在‘五治’中化解、平安体系在‘五治’中构建、文明乡风在‘五治’中引领、群众幸福感在‘五治’中提升。”柳泉乡党委书记高晓东表示,下一步,柳泉乡将以“五治”融合为着力点,主动担当作为,注重创新提炼,力争为市域社会治理工作贡献可借鉴的经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