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发布 > 专题信息 >> 推动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

探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水密码


发布时间:2023-07-19    来源:宁夏日报
字体【, ,

蓝天下的黄河金岸,草木葳蕤,绿树成荫,呈现出一幅美丽和谐的生态画卷。

以地作布、用稻作画,一幅“塞上江南、鱼米之乡”的优美画卷缓缓展开。 记者 李涛 摄

黄河吴忠段变得更加温顺

黄河穿吴忠市而过,到达古城湾、罗家湖、梅家湾、细腰子坝险工段时,由东西流向急转为南北流向,形成横河。由于河道干流形成较大弯道,一旦洪水来袭,堤坝决口,洪水会直扑吴忠市区。明代因“故城为河水崩陷”“城湮于河水”等原因,使灵州城三迁新址。

2009年至2018年,经过河道堤防、河道控导、滩区治理、城市防洪等重点工程建设,吴忠市洪水防御体系变得更加牢靠。

“2022年1月,吴忠市组织外移黄河吴忠柳溪湖围堤,规划对黄河右岸吴忠城市过境段进行提升改造,持续加强黄河两岸堤防建设、注重河道整治,拓宽黄河吴忠城市段河道行洪断面。”7月17日,吴忠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说,黄河在吴忠段变得更加温顺。

黄河宁,天下平。将世界上水情最复杂、最难治理的河流打造成幸福河,保障安澜是底线。

宁夏跳出一隅观全局,站位流域看宁夏,潜心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河底基岩”。416公里的标准化堤防和1400余道加固垛坝成为守护宁夏经济核心带的坚韧“脉骨”;六盘山地区2451公里的治理河段“驯化”了111条河流,撑起乡村振兴和全面小康之路的“脊梁”;贺兰山东麓集“导、拦、滞、泄”为一体的防洪工程体系为“紫色梦想”打消了后顾之忧。3年来,宁夏有效应对了400场次洪水过程,实现堤防无一决口、水库无一垮坝、群众无一伤亡。

自治区将黑山峡水利枢纽工程列为先行区建设“十大工程项目”首位,目前工程前期工作正式入轨上道,完成历时8年的四项专题论证,全面启动可行性研究工作,迈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关键一步。黄河宁夏段河道治理工程可研报告已通过水利部审查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批,立项前置要件全部办结,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于7月10日至12日来宁开展评估,工程立项审批工作全面启动。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堤防加固、河道整治、滩区治理、信息化建设等,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实施黄河宁夏段河道治理工程是完善流域防洪减灾体系的重要举措。

水资源集约节约高效利用

盛夏时节,贺兰县四十里店村的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2600多亩以稻为“墨”画出的巨幅画卷美不胜收,客人在稻田里捉鱼捕鸭,欢闹声响彻云间。

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负责人赵凯表示,观光园完成了从传统种植到稻、鱼、蟹、鸭立体种养,再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转型升级,获得了生态改善、产业提质、节水增效、农民增收等多重效益。

黄河流经宁夏4市10个县(市、区),全长397公里,沿黄两岸聚集着全区66%的人口、80%的城镇,创造了90%的经济总量、94%的财政收入,生产了77%的粮食,可以说,宁夏经济的实质就是黄河经济。

近年来,宁夏在促进水资源集约节约高效利用上出新招求变、出实招求效,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原则,以刚性约束倒逼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节水控水深入推进。出台“十四五”用水权管控指标方案、地下水管控指标方案,实施深度节水控水实施方案、取水总量、用水效率、水位多向管控;全面推进用水权改革,市场和政府“两手发力”引导水资源向“高处”流;水资源监控实施方案、河湖复苏实施方案先后出台,制定了清水河等重点河湖生态水量保障方案,刚性约束制度体系日趋完善。建设百万亩深度节水示范区、百万亩高效节水示范区、百万亩高效补灌示范区“三个百万亩”高效节水农业工程。推广工业水循环利用等节水技术,大力推进城镇节水普及。

正值夏灌高峰,青铜峡瞿靖镇灌溉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黄自国,对每一滴水都精打细算。实际上,该灌域处于唐徕渠、西干渠、大清渠、汉延渠四大干渠中上游,以前大水漫灌,谁家想灌,渠口一豁就能淌水,灌完了纵水入沟。“水指标已到户,水资源、土地资源太珍贵了,要靠集体的力量,才能种好地,多增效。”黄自国告诉记者,从去年开始,村里土地流转率上升到70%后,各类作物实现了精细化管理,灌水成功实现了“一把锹”专人淌水,统一标准、统一管理。

土地集约、水资源节约后,瞿靖镇土地流转费、温棚承包费一年内每亩涨了300元。“北支渠3420亩地节约了50万立方米水,由青铜峡市收储流转给红寺堡区,126450元的交易费,4村500多户节水户都受益。”黄自国说。

如今,全区高效节灌面积达到50%,农业用水占比较最高年份下降10个百分点。宁夏引黄灌区松散的、经验式的漫灌方式退出历史舞台。

在工业领域,部分工业用水户退出“闲置”水指标,开始逐步从“多占多用”向“产水适配”转变,尤其能源、化工、建材等高耗水产业,在应用节水技术装备、实施用水计量和节水技术改造上不惜投入、不遗余力。

宁夏各行各业深入开展节水控水行动,两个大型灌区被推选为“全国灌区水效领跑者”,5市全部达到国家节水型城市标准,银川、盐池、中宁等6个市县入选全国再生水利用试点、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治理重点城市,节水型公共机构达到90%,节水型高校达到40%。宁夏大学高效节灌技术“出海”阿拉伯国家,走上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的舞台。2022年,全区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比2020年下降15.2%、12.2%。

地表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炎炎夏日,吴忠市古城湾人工湿地却是个清凉的所在——大片黄菖蒲绿叶如剑,插在池中,密密匝匝,如伞如盖;水葱细长的身体,擎着点点花朵,几声蟾叫、鸟鸣划过,十分幽静。

古城湾人工湿地是吴忠市第一污水处理厂尾水的水质提升工程,2020年6月底工程竣工投入试运行。“整个湿地占地240亩,填充了河卵石、砾石、火山岩等物料,种植了黄菖蒲、香蒲、千屈菜、水葱等水生植物,模拟自然的平衡,利用自然的力量,消解人类排入大自然的污染物。”湿地负责人申骞说,这些植物在一吐一纳之间,“洗净”了60%的污染物,让水质悄然发生变化,达标后排入黄河或循环再利用。整个湿地每天处理6万立方米污水,年可消减污染物520吨。

目前,全区有48个人工湿地驻守在污水处理厂末端及入黄排水沟适宜地段,持续改善地表水环境质量。

先行区建设任重道远,宁夏率先建立“河长+检察长+警长”工作机制,河湖“四乱”问题实现动态清零。今年1—5月,“十四五”国家地表水考核的20个断面水质同比总体稳定,Ⅲ类及以上水质优良比例为90%,劣Ⅴ类比例为零,黄河干流宁夏段水质优良稳定在Ⅱ类进Ⅱ类出,自2017年以来连续六年保持Ⅱ类进Ⅱ类出,创有监测数据以来历史最好成绩。

保卫绿色,就是保护“丰景”。生态极度脆弱的宁夏,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因地制宜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目前,全区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63%,连续保持治理面积和强度双下降态势,年入黄泥沙减少到2000吨,也为水土流失区群众大力发展草畜产业、生态旅游、林下经济、庭院经济等特色产业提供了广阔空间——在打造青山绿水中,西吉县吉强镇龙王坝村让小山村走出了一条“农村变景区、民房变客房、产品变商品”的乡村旅游新模式,成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全国生态文化村、中国最美乡村游模范村;彭阳县、海原县、隆德县、泾源县厚植“绿色”,观花赏景,养蜂种果,生态产业链越来越长;就连沙漠里天上的星星也能变成“金子”,贺兰山修复的矿坑也能成为“聚宝盆”。

一条绿色环保的生态河,正在成为撬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的新动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闭页面 】 【 打印 】

天气查询 版权声明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技术支持:宁夏文化和旅游厅信息中心

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北京东路375号     联系方式:0951 — 6025326(厅办公室)   6720808(网站维护) 政务邮箱:nxwhhlyt@163.com

夏季:上午8:30-12:00 下午14:30-18:30    冬季:上午8:30-12:00 下午14:00-18:00

Copyright © 2018 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166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6400000059     宁ICP备190005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