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子不对穷一时,观念背离穷一世。只有护好“绿水青山”,才能获得更多、更持久的“金山银山”。
国庆节马上要到了。不知道,这个假期的固原市还会不会成为全区热门旅游地?
之所以有这样的疑问,是因为不久前的小长假期间,固原地区就因景色宜人、适宜度假而备受青睐,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一床难求”的现象。比如原州区的三营镇,所有民宿每天客满,客房出租率达100%。然而,这并不是个例。数据显示,这些年固原市的生态游越来越火,人气也越来越旺,去年当地接待游客650万人次,收入45亿元,比2010年分别增长3.3倍和6.8倍。不仅如此,这几年众多新闻媒体因“固原绿”慕名而来,每年仅中央媒体到固原采风采访就达370批次、报道1200篇(条)以上……
为什么过去被称之为“苦瘠甲天下”的固原地区会有这样的巨变?它的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
其实,个中原因虽多,但最为关键的,却不过“生态”二字。这些年,正是因为固原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动摇,矢志不渝、久久为功,才一举撕掉了“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历史标签,实现了从荒山秃岭到绿水青山的历史逆转,蹚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前段时间,自治区观摩团在隆德、泾源、彭阳进行现场观摩时,触目所及满眼满怀的“绿”就让很多人惊叹感慨,也让人对“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绿色发展实践的背后,是理念的翻天巨变;与山河之美相映成景的,更是精神之美。如果把日历往前翻,很多年前的固原地区,其实跟大多数地方一样,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乡乡冒烟办企业、县县都办加工厂,“大干快上”的结果是,不仅发展没有搞上去,还留下了许多生态环保问题。走了“弯路”的他们意识到,消耗生态环境的路子走不通,抓住身边的“绿”才能闯出一片不一样的天地。现在想想,如果没有当初咬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放松的那股劲儿,又怎会有固原市现在触目所及的绿、让人流连忘返的景?
当然,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光靠“想”可不行,光有共识也不够。如果没有敢于较真的责任担当、缺少“伤筋动骨”的动真碰硬,丢了久久为功的韧劲拼劲,必然导致一些生态“老大难”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也会使得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恶化、风险加剧,最后,保护生态环境难免沦为空话,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也只能是寄托于山水的一种梦想,更别说像现在一样,让保护生态、绿色富民成为当地的最大共识、最靓底色、最响名片了。
所幸,固原市做到了。他们用自己的实践告诉我们,路子不对穷一时,观念背离穷一世。只有护好“绿水青山”,才能获得更多、更持久的“金山银山”;只有毫不放松地把生态优势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最大本钱,将“绿色”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将绿色发展视作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让绿色发展理念重塑发展方式,才能从根本上改善生态环境,取得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发展实绩;也只有坚定目标、坚定信念,狠下一条心、拧成一股绳,坚决守好改善生态环境生命线,才能走出新路子,把建设先行区的美好蓝图变成现实,让宁夏更加美丽,让人民更加幸福。(严霜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