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文物局)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文物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贯通起来,挖掘革命文物内涵,讲好革命文物故事,高质量服务党史学习教育。
《西行漫记》
这是宁夏盐池革命纪念馆展出的1938年中文翻译版《西行漫记》(又称《红星照耀中国》)。
1937年10月,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由戈兰茨公司第一次出版,在世界引起巨大轰动。作为首位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他因这部纪实性报道,被称赞为“记者之王”。这本书也被称之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百科全书”。
书中第七篇“苏区工业”中写到:“苏区国营企业中最大最重要的是宁夏边境长城上的盐池的制盐工业和永平、延长的石油……盐池的盐是中国最好的,所产的盐色白如晶,产量很大,因此苏区的盐比国民党中国又便宜又多,盐在国民党中国是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对农民不利,红军攻占盐池后,同意把一部分产品给长城以北的蒙古人,废除了国民党的全部产品专卖政策。”
追忆峥嵘岁月,探寻红色印记。1936年6月21日凌晨3时分,在红七十八师嘹亮的军号声中,盐池县城解放。自此,陕甘革命根据地正式扩充为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盐池县作为红军解放宁夏第一县,三边政府宁夏唯一县,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尤为是盐池的三宝,咸盐、皮毛、甜甘草更是成为了陕甘宁边区的经济支柱产业,在《中共西北中央局关于运销食盐的决定》中就有这样的指示“食盐产销成为发展边区经济最重要的一部分”“甚至于关系到边区的生死存亡”,盐池县围绕食盐生产运销、农业和畜牧业生产发展,为支援抗战作出了重要贡献。
毛泽东主席指出:“定盐是边区的经济中心,定盐失则边区失去西北门户。”这是对盐池在陕甘宁边区时期发挥作用最有利的证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