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要闻

文旅融合,宁夏乡村旅游吸引力越来越大

来源: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2023.03.30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等六部门公布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金风区良田镇园子村、盐池县麻黄山镇李源畔村、泾源县新民乡张台村等20个传统村落榜上有名。现在宁夏共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46个、宁夏特色旅游村镇100个,特色产业示范村10个,五星级乡村旅游示范点34个,先后推出28条乡村旅游线路和25条休闲农业线路,19条线路入选文旅部“乡村四时好风光”精品线路,出版《宁夏乡村旅游指南》,集中展现宁夏乡村旅游独特的自然、人文、民俗以及宁夏乡村旅游取得的成果,成为深受游客欢迎的乡村游攻略,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中,宁夏乡村旅游吸引力越来越大。

宁夏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全区70%以上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文化遗产集中在乡村,清新的空气、良好的生态、优美的环境、古朴的风貌,吸引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走进乡村体验“望得见贺兰山,看得见黄河水,记得住塞上江南的乡愁之情。

地处宁夏六盘山红军长征旅游区隆德县城关镇杨家店村,红色旅游资源富集。2020年,杨家店村被中组部确定为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在隆德县委的大力支持下,村党支部秉持“红色+”“党建+”理念,按照“五创五建”思路,整合资金2302万元,精心打造,重点建设六盘先锋实践、革命传统教育、特色产业示范、文明新风培育、红美风光体验“五个基地”,把杨家店村建设成红色基层党建、红色基因传承、红色集体经济、红色基层治理、红色宜居宜业“五个示范村”,赋予杨家店“红色传承、美丽宜居”时代新内涵,全力打造 “六盘先锋”红色乡村旅游党建第一品牌,成为宁夏红色乡村旅游的一面旗帜。

中卫市沙坡头区迎水桥镇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契机,以提振农业发展、改善农村环境、增加农民收入为抓手,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将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的有效载体。鸣钟、鸣沙、沙坡头三村联合成立了中卫市沙坡头区沙漠星空生态农业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搭建创业平台,完善相关基础设施,打造特色旅游产业。按照“统一标准、统一定价、统一接待、统一分配、统一宣传、统一培训”模式运营。钟村依托沙坡头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优势,利用废弃学校、闲置农房及果园、空地,实施美食街、房车营地、萌宠乐园、乡创坊、星空在野民宿、农创坊、休闲采摘等特色项目,倾力打造“精品民宿+特色餐饮+趣味采摘+乡村旅游”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延伸乡村旅游产业链。鸣沙村利用剪纸、刺绣邓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独特的商业街区,体验别样的乡村生活。沙坡头村利用现有的52家乡村旅游示范点,创新思路,提升服务质量,全力打造一站式服务街,吸引更多游客观光旅游。

 贺兰山下的昊苑村,位于西夏区镇北堡镇,乘着宁夏打造“六新六特六优”产业的东风,创新“葡萄酒+旅游”融合发展,探索生态发展特色之路。种植经果林1.6万棵,绿化造林1.3万亩,绿化覆盖率达40%以上。修复300亩砂坑,栽植桃树、李树、杏树、梨树等13种树木2万株,形成一道2公里长的生态廊道,同时打造集采摘、观光一体的旅游基地,实现旅游发展与生态向好的双赢之路。通过美化、亮化、净化、绿化等方式,建成“葡萄藤文化之旅”文化墙、铺设“彩虹路”18余公里、全村道路绿化亮化、完善给排水管网等,改善村内生态环境,提升村容村貌,实现从“卖资源”到“卖生态”,从“砂砾石坑”到“生态乡村”,从“沙尘满天、一片荒芜”到“看得见山、望得见树、能体验田园生活”的梦里桃源的成功转变。在这个不到两千人的村庄里,建设19座葡萄酒庄种植15000亩酿酒葡萄,年产葡萄酒6000吨,年产值近2亿元,打造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新乡村。

隆德县陈靳乡,依托六盘山区天然氧吧的资源优势,发展房车自驾营地。陈靳乡充分利用了夏天平均温度18-26度,湿度40-60的独特优势(这两项指标是房车营地最优指标),短短三年间就已经形成规模,按照国际标准建设六盘山房车(自驾游)避暑营地,2022年三个房车营地已经吸引全国各地500多辆房车入驻,且一位难求。

按照“一村一品一特色”工程,打造特色民宿品牌;实施打造“乡村微度假 ”品牌工程,引导举办乡村节会活动,提升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实施培育一批宁夏特色旅游村(镇)工程,推出一批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全面实施旅游基础设施提升工程、“百村千画·乡村美化”工程、“百村千碗·乡村美食”工程、乡村民宿提档升级工程、特色农产品“后备箱”工程、服务质量提升工程等“六大工程”,围绕游客乡村休闲度假新需求,优化乡村旅游发展布局,加快形成宁夏乡村旅游“南部小环线”“北部大环线”有效衔接,进一步丰富乡村旅游产品供给,推动乡村旅游由点及面、串点成线,加快乡村旅游集聚区、乡村旅游带建设,乡村旅游已成为宁夏休闲旅游和假日消费的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