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发布 >> 文旅要闻

麻编非遗工坊指尖编出致富密“麻”


发布时间:2023-03-20    来源:宁夏日报
字体【, ,

月牙湖乡村民制作麻编。

在常人看来,张璟的麻编卖到了国内外,并不愁销量。然而,最近她却主动拒绝了几份麻编制品订单,原因是“特别熟练的技工还是缺,实在忙不过来了”。

2017年底,自治区级麻编非遗传承人张璟来到位于黄河岸边的银川市兴庆区月牙湖乡,开设麻编培训班吸收村民学员,并成立了非遗麻编手工坊,学员以妇女居多,最小的26岁,最大的70多岁。几年来,张璟奔走于银川市区与月牙湖乡之间,为村民们传授技艺并送去原材料,再将大家编好的粗加工产品带回,进行后期加工,设计制作出手包、收纳筐、钥匙扣等生活用品,还结合宁夏地域文化制作出文创产品。

麻编是传统技艺类非遗项目,麻编原材料是麻,其茎皮韧如筋,沤后可织布。宁夏麻植物资源丰富,麻编织技艺在民间广泛流传,其加工漂洗后通过编、结、搓、拧、缠、钩、缝等几十道工序精工制作成各种生活实用品和工艺品。

2020年5月,宁夏巴鸟文化产业有限公司依托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麻编,设立宁夏麻编非遗工坊,注册商标“巴鸟麻编”,将非遗传承培训与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有机融合,建立起与移民村民“零投入、无风险、包分销”的合作模式。

截至目前,麻编非遗工坊累计培训1000多人,实现稳定就业的村民人均年收入可达1.2万元,推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人才培养与壮大,让乡村文化焕发“新活力”。同时,不断完善销售链,完成旅游带上4A级景区麻编产品展示销售馆建设,与多家A级旅游景点签订合作协议,与北京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北京依文集团、上海驴妈妈等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并开通抖音、微信公众号、微店和东家网店等,让研发设计、培训生产、后期合成、线下线上销售一体化链条平稳运行。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近日公布了66个“非遗工坊典型案例”。其中,由宁夏推荐申报的“麻编:‘编’出易地搬迁新生活”典型案例成功入选。张璟说:“如果能稳定生产队伍,扩大加工环节,村民月均收入2000多元不是梦。希望相关部门能鼓励村民在闲暇时间参与麻编制作,既能为自己增加收入,也能将传统手工艺发扬光大,让麻编这一古老艺术走向全国,甚至走向世界”。(记者 王 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闭页面 】 【 打印 】

天气查询 版权声明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技术支持:宁夏文化和旅游厅信息中心

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北京东路375号     投诉电话:0951-12345    6720808(网站维护)    政务邮箱:nxwhhlyt@163.com

夏季:上午8:30-12:00 下午14:30-18:30    冬季:上午8:30-12:00 下午14:00-18:00

Copyright © 2018 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166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6400000059     宁ICP备190005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