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明确指出要“建设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等国家文化公园”。
国家文化公园是国家推进实施的重大文化工程,通过整合具有突出意义、重要影响、重大主题的文物和文化资源,实施公园化管理运营,实现保护传承利用、文化教育、公共服务、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科学研究有机结合,形成具有特定开放空间的公共文化载体。
2019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以下简称《建设方案》),广西是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涉及的15个省区之一。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的保护建设。2018年以来,广西认真做好湘江战役红军遗骸收殓保护和纪念设施建设工作。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如期完成湘江战役红军遗骸收殓保护工作和纪念设施68个项目建设,顺利举行烈士纪念设施落成仪式,遗骸收殓保护、遗属帮扶、宣传教育等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湘江战役3个纪念馆自去年9月建成以来至今年1月,共接待参观学习的干部群众达147万人次,这些举措,为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高质量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的保护建设,广西成立了由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范晓莉为组长的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建设方案》的要求,广西于2019年10月启动了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建设保护规划编制工作。今年5月《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建设保护规划(2020—2023年)(建议稿)》(以下简称《保护规划》)已经自治区党委、政府同意并报中宣部审批。在规划中,广西提出了“一路三园多点”的总体布局和“管控保护、主题展示、文旅融合、传统利用”4类主体功能区建设。“一路”即红军长征文化主题复合廊道;“三园”即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湘江战役新圩阻击战酒海井红军纪念园;“多点”即灌阳、全州绝命后卫师战斗遗址、全州县两河镇红军古岭头战斗旧址、兴安县界首镇光华铺阻击战旧址等16个特色展示点。同时,明确重点建设“管控保护、主题展示、文旅融合、传统利用”4类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一批建设项目。
建设好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是新时代广西各族人民的重大政治工程、重大文化工程和重大民生工程,对传承弘扬长征精神和实现“建设壮美广西 共圆复兴梦想”具有重大意义。必须提高政治站位,从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高度,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要牢牢把握新阶段新特征新要求,推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建设主动融入、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找准定位、凸显优势,高质量加快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建设,扎实做好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这篇大文章。加快推进广西段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高质量建设, 必须科学处理好以下五种关系。
一、处理好长征文化的全线与阶段的关系
长征文化是一个呈线性分布的巨型遗产体系,每个阶段在每个地区所展现的红色文化也不尽相同。首先,要把握长征红色文化的全线性。长征历时两年多,全线经过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等15个省区市,经历了准备、失利、转折、制胜、会师等不同阶段,文物遗迹类型繁多,涵盖了革命文物的所有主要类型。长征文化由不同历史时期与不同地区的红色文化组成,但其每个部分都凝聚着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对理想信念的共同追求,具有鲜明的主题性和不可分割的整体性。相关部门要全面把握好长征红色文化的全线性,注重长征文化的完整性,推动红色文化的整合、开发与转化。一是要做好文化类型分类,梳理好长征红色文化与其他红色文化的关系,公园主题要以长征红色文化为主;二是协调红色文化与其他当地特色文化的发展,长征文化公园建设范围内应以红色为底色,再根据长征史实有选择地点缀当地特色文化。
其次,要突出长征文化的阶段性。要因地制宜,突出本地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主题。目前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各个段点主题比较清晰,如江西瑞金是长征起点,陕西延安是长征的落脚点,贵州遵义是重要转折点,广西段的核心主题可以确定为“伟大觉醒”。要突出长征红色文化的地域内涵。从1934年11月25日到12月13日,中央红军长征过广西历时19天,途经灌阳、全州、兴安、资源、龙胜(含灵川)等地,行程达296公里,文物遗迹类型繁多,涵盖了革命文物的所有主要类型,应在尊重文化整体性的原则下,重点讲述各阶段的地方红色故事,让观者既有整体印象又有地方感受。要因地制宜地展现地方特色文化。长征路线绵长曲折,各地文化背景各异,长征文化因与形态各异的地方文化相融合而绚丽多彩。建设发展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也应求同存异,将长征文化与风土人情相结合,用地方文化情景来讲述长征故事、展现长征精神,加大沿线长征文化的区分度,避免建设的同质化。
二、处理好长征文化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
首先,要强化长征文化精神的保护。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革命和建设事业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以长征精神为内核的长征文化是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灵魂和核心资源。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必须要坚持以保护长征文化为首要前提。要制定专项政策以保护长征文化的完整性,推进长征文化线路中文物遗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加大集中连片红色遗产保护的支持力度。要着力加强保护研究红色文化的原真性,从自治区层面系统深入开展重点长征红色文化资源专项调查、整理挖掘和研究阐释,统一建立长征史实与革命遗迹档案并实行分级管理。
其次,要做好长征文化精神的开发利用。要加大资金与科研投入,在保护的前提下加快建设长征文化纪念设施,改善文物保管与展陈环境,创建长征文化资源数字化管理手段,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在确保文物安全性前提下促进文化资源的高效利用。要持续弘扬长征文化的时代精神,恰当处理好长征文化精神的历史价值与时代价值。长征胜利虽已80多年,但沿线地区至今仍留存很多鲜活而直接的历史记忆,相关的纪念活动和对长征精神的弘扬传承始终在延续。在弘扬发展长征文化时,既要防范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又要注重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精神相结合,讲述具有新时代特征的“长征故事”,培育新时代长征文化生长的土壤,传承红色基因。
三、处理好公园建设的全局与重点的关系
首先,统一规划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要统一公园形象标识。当前全国红色文化建设工作存在着各自为政、各述其事、形象不统一等问题,沿线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差巨大,红色文化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各地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规划应对标国家对公园的顶层建制,坚持国家利益第一,展现国家形象,强化各地公园标识,彰显中华文明。要坚持多规合一,系统整合长征沿线文化资源。根据各段长征线路具体情况,科学划定管控保护区、主题展示区、文旅融合区、传统利用区四个主体功能区,并做分区管理与分类指导。同时,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规划要与全国顶层文化规划相衔接,与长城、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相相协调,形成遥相呼应的中华文化堡垒。注重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国际性建设,带头倡议建设世界和平文化带,并积极发挥世界和平文化影响力。
其次,有选择有重点地推进建设时序。由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所跨区域巨大,工程复杂浩大,应分区域协调推进建设规划。可借鉴国内外国家公园建设经验,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的地方先行先试,先行重点建设长征红色文化资源集中丰富的区域建设示范区,由点及线、由线及面地推动长征文化繁荣发展。在有重点推进时序建设时,需要长征沿线各节点城市共同发力,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探索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模式。
四、处理好公园管理的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的关系
首先,要加强政府部门对公园建设的主导。要针对性设立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管理机构,与宣传、文物等相关部门形成合力,同时强调相关区域主体责任,加强公园顶层设计与项目协调规划工作,宏观把控项目进展;要注重跨区域部门协调,保障组织工作高效实施。要推动长征文化公园立法工作。由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与相关部门推进,根据公园建设发展情况修订制定保护长征文化与文物的法律法规,划定公园建设发展的红线和底线,落实相关主体责任,地方要因地制宜地出台相关配套行政法规。要完善管理运营机制,在准入、评价、数字化管理、人才保障、监督举报等方面建立一系列保障和监督机制,促进公园可持续发展。
其次,鼓励社会参与公园建设运营。人民群众是公园公众属性的关键要素,长征文化线路几乎全线穿过居民聚集区,鼓励社区配合和参与公园建设工作尤为重要。要鼓励红色遗址社区的企业、居民、社会团体、协会等参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建立常态化的交流合作机制。要鼓励社会参与公园项目的经营与文化的建设。适当开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特许经营的权利和红色文博场所的管理,让社区在日常生活中延续红色传统,赋予长征文化时代新内涵。要完善社区监督机制,建立社区居民与游客的投诉举报渠道,进一步确保红色文物安全与运营秩序稳定。
五、处理好长征文化产品的政治性与观赏性的关系
首先,要坚持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政治属性。长征是为了民族生存与复兴而进行的伟大壮举,因此政治属性是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本质属性,宣传教育是其首要功能。要保护好、研究好、宣传好、继承好红色文化,重点深入开展遗存保护、研究阐释、党史军史和优良传统教育等方面的工作,传承红色基因。要建设完善长征文化设施,为群众提供了解长征历史、感受长征精神、接受红色教育的游憩机会,将红色文化融入生活休闲活动。要着力推动红色经典创作,加强长征文化融媒体平台建设,推动红色文化走进群众、深入人心。
其次,适当发展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观赏性功能。在主题展示区和文旅融合区着力发展红色旅游。将部分红色文化与自然景观资源具有优势的公园节点打造成为一批国家级红色旅游重点目的地,结合《全国红色旅游公路规划》与国家发布的8条长征主题红色旅游精品路线,策划开展发扬红色文化的“学与研”“教与游”等常态化文旅融合活动。要丰富长征主题的文化产品形式。以红色为底色,结合公园区域内丰富的自然景观与其他历史文化、地域文化,打造具有观赏性的长征文化产品,如红色文化演艺作品、长征主题休闲产品等。要兼顾社会效益。长征文化线路经过众多“老少边穷”地区,要在坚持公益优先的前提下,鼓励沿线小微企业与社区居民在传统利用区开展红色经营活动,将宣扬红色文化与发展特色农业、手工制造业、食品加工业等相结合,增加红色文化产品丰度并促进脱贫致富工作巩固提升。
当前,我国正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阔步前进,文旅融合不断深化、文化消费持续升级,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迎来了重要的机遇。科学处理长征文化的全线与阶段、保护与开发利用、公园建设的全局与重点、公园管理的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文化产品的政治性与观赏性这五对关系,对于继承和发扬红色文化、强化中华文化标识、增强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推进长征文化线路申报世界遗产等工作都极具现实意义和针对性。
《建设方案》将广西列为重点建设区域,其中广西段线路基本位于桂林市,这是桂林发展的又一重大历史机遇,必将有力推动全区文化旅游发展“三地两带一中心”的发展格局,特别是国际旅游胜地升级发展、提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魅力、加快桂北六县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进程。各地各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高度重视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规划建设,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决策部署,把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建设保护前期工作摆到全局工作突出位置来抓,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各项工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