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国务院决定,福建省对口帮扶宁夏回族自治区。自此,开启了厦门市对口帮扶中卫市海原县和固原市泾源县,2016年漳州市对口帮扶中卫市、漳浦县对口帮扶海原县合力攻坚奔小康之路。
无私情谊,山海为证。多年来,在互学互助的帮扶路上,长期的友好交往与合作,把厦门市各区与海原紧紧地连在一起。厦门市同安区、湖里区、集美区和企业、社会各界,将扶贫接力棒一棒接一棒传下去,以“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气概和“敢拼会赢”的精神,与海原人民一道汇聚起众志成城战贫困的磅礴力量,助推海原在翻越贫困高山的征途上一路奋进,海原人民深切体会到了祖国大家庭的温暖。闽宁携手让两省区人民的情谊因奋斗而更浓烈,摆脱贫困的志向因携手而更加坚定。
闽宁携手 铺筑扶贫之路
厦门市和海原县相隔2000多公里,20多年来,两省区各级领导高度重视、频繁交流互动,为闽宁对口协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对口协作机制不断优化,多层面深入协作不断拓展,两地精诚协作,用真情和爱心浇灌出闽宁协作的累累硕果,用汗水和心血凝结了兄弟般的亲密友情。
对口帮扶24年来,厦门市每2年为1个帮扶周期,轮流对海原县开展帮扶,积极以项目为带动,千方百计增加帮扶投入。先后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0456万元,组织实施帮扶项目620个,有力地促进了海原县经济社会的发展。从政府到社会,从企业到民间,广泛的对口帮扶与深入的交流合作,铺筑了一条深山有路可达、特色产品有路可销、就近就地就业的扶贫之路,在海原结出了累累硕果。
为积极开展人员交流,增进两地人民友谊,把厦门先进的发展理念带到海原,也使厦门的干部到海原挂职锻炼,厦门市湖里区、同安区、漳浦县先后派11批21名优秀干部到海原挂职锻炼,投入贫困山区的扶贫开发事业。他们宣传海原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艰苦奋斗精神,将海原的社情民意、帮扶需求与福建省、厦门市积极沟通,开展招商引资,组织劳务输出,从企业、社会争取到大量帮扶资金。他们监督与指导帮扶资金的使用管理,确保帮扶项目发挥效益。“同一个事业、同一个责任、同一个形象”的协作要求,“求真务实、高效”的工作态度,及福建人民“爱拼敢赢”的进取精神,在这些挂职干部身上有着充分体现。此外,每年两地通过政府间互访、民间社团组织参观考察等形式,不断推进民间友好交流往来,两地交流合作呈现出了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的良好格局。福建省对海原的无私帮扶与真诚相助,创造了许多扶危济困、感人至深的动人佳话,谱写了扶贫开发事业的辉煌篇章。海原县派往福建省厦门市、漳州市挂职干部18批次35名。
为扶持社会事业发展,改变贫困落后面貌,帮助海原县解决建设项目自筹资金难的问题,先后投入资金1150万元,扶持发展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广电、计划生育、贫困救助等社会事业。以打造示范村的建设高度,分批援建了海城镇山门新村、工业物流园区鹭海移民新村、曹洼乡曹洼村等移民安置村和整村推进示范村。援建了海原一小、李旺韩府小学、海原三中等25所中小学校。先后选派278名教育、卫生、农业等行业技术人员到海原支教、支医、支农。累计救助贫困学生6750名。此外,争取社会各界、企业社团捐助电脑、衣物、棉靴、书包等各类物资价值1420万元,有效解决了广大群众的生活困难,加快了和谐海原建设步伐。
为扶持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先后投入资金1005万元,培育扶持设施农业、特色产业和劳务产业。扶持建设了18个养殖示范村,养羊9700只、养牛1800头,种植紫花苜蓿12万亩。扶持发展节水农业示范基地马铃薯高垄管灌3万亩;扶持建设农贸批发市场3个;帮助实施“阳光·雨露”培训工程,累计培训1.3万人次,帮助组织输出劳动力2200人次,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及贫困人口技能素质提升。
先后投入资金1470万元扶持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其中配套建设11千伏输电站1所,架电力线路10公里,解决了西安镇7个行政村507户贫困群众用电问题;帮助曹洼乡建立了窖蓄微灌和井窖滴灌示范点,援助西安等5个乡镇开发灌溉机井16眼,新增生产生活水窖2330眼,开发水浇地(旱改水)1560亩,帮助新修旱作基本农田7350亩,农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得到加强,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有效改善。
精准帮扶 铸就辉煌成就
2016年以来,漳州市、漳浦县认真贯彻落实闽宁对口扶贫协作会议精神,按照闽宁对口扶贫协作“22104”(即到2020年,共建2个产业园、2个基地、10个闽宁示范村、4个保障机制)发展思路,紧密对接,深化协作,不断强化项目帮扶、产业合作、人才交流、劳务协作和携手奔小康活动。两县17对乡镇、31对村之间结对,31家漳浦企业结对帮扶海原县31个深度贫困村。产业协作逐渐做大做强,实现了海原县闽籍企业从无到有,闽宁产业从“一个企业”向“一个产业”的“聚”变。逐渐成为海原县产业脱贫富民的新支撑,对口扶贫协作帮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2019年7月26日,在漳州市政府办、市农业农村局、漳浦县政府等相关部门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在漳州成功举办海原县名特优新农产品(漳州)推介会,促成浦籍企业福建华铺集团、漳浦福宁农畜贸易有限公司、漳州毅闽实业有限公司、漳州康普施食品商行与海原县老庄稼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就名特优农产品购销开展实质性合作,吸引商场、超市、电商等企业家300多人参会,推介成效良好,效应持续放大。同时,漳州市、漳浦县总工会相继出台帮扶海原县消费扶贫实施方案,鼓励机关单位、企业事业单位带头采购海原县农特产品。2019年,通过闽宁协作采购或者帮助销售海原县农特产品达2468.6万元,受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508人。2020年计划消费扶贫金额不少于2500万元,带动脱贫人口不少于2019年。
闽宁协作24年来,从单向的扶贫解困发展到经济合作、产业对接、互利共赢的新阶段。从单一的经济援助,发展为教育、文化、医疗等多领域合作的新格局。从单纯的政府行为,发展成政府、企业、社会相结合的对口协作新机制。闽宁两省区党委、政府咬定目标不放松,一届接着一届干,用智慧和汗水创造了东西部对口扶贫协作帮扶的“闽宁模式”。
2018年积极对接漳浦慈善机构、社会团体、爱心企业家,共争取社会帮扶资金和物资142.3万元,惠及2800多名贫困群众。向鳏寡孤独、重度残疾人等贫困家庭捐赠棉衣1425件,帮助贫困残疾人实现脱贫500人,资助贫困学生593人。2019年,漳州团市委组织青年企业家协会向海原县学校捐赠400套课桌椅价值10万元;漳州市、漳浦县发动企业向海原县捐赠帮扶资金650万元;漳州天福集团、同溢堂药业、丰收园等7家企业已到结对的贫困村开展了结对帮扶活动,捐赠帮扶资金共16.8万元;漳州市商标协会与贾塘乡南河村开展结对帮扶活动,签订结对帮扶协议并捐赠帮扶资金5万元用于扶贫济困;厦门大学支教团筹集社会爱心帮扶资金19.37万元向306名学生发放奖助学金。2019年漳州市、漳浦各单位、各类组织及企业共向海原县捐款捐物达828.81万元,有效推动了海原县的脱贫攻坚和携手奔小康进程。
2017年以来,福建省拨付海原县援宁财政资金共15441万元,实施帮扶项目49个,推动闽宁产业园、闽宁菌菇园、扶贫车间、消费扶贫、闽宁示范村巩固提升和劳动力培训与转移就业等项目。其中用于产业和就业的资金比例达84.6%。2019年4月24日,在闽宁企业合作(厦门)交流恳谈会上,海原县成功签约4个闽宁产业协作项目,总投资2.2亿元。目前,智能卡加工制造、电脑刺绣等项目在海原县闽宁产业园已入驻并投入生产。这些项目的实施,带动海原县受益群众达16400人,其中建档立卡户贫困人口5352人。建成闽宁菌菇园,完成冷链、烘焙车间和菌棚改造等配套设施建设,带动500亩大田菌菇种植,产量和经济效益较为可观。建成17个扶贫车间,吸纳贫困劳动力790人,其中建档立卡户297人,人均工资达 3000元。扶持建设12个闽宁示范村,配套完善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了文化体育等设备。
2017年,在漳州市科技学院创建“宁夏中卫市海原县党政干部培训基地”,于6月11日至17日举办第一期由海原县党政干部52人参加的交流培训班。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与海原县人民医院签订五年医疗互助协议,重点在医疗技术、帮扶学科、人才培养、远程医疗、管理制度、科学研究等方面达成互助合作协议。2018年,福建教育厅选派2名教师,厦门大学研究生支教团选派12名研究生来海原县开展支教;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选派5名副主任医师,到海原县开展为期半年的支医工作,举办培训讲座15次,培训医护人员167人次,诊疗病人1635人,有效解决了当地教师、医务人员等专业人才匮乏的问题,强化两地之间的人才交流。
2019年,福建教育厅选派6名教师、漳州市教育局选派4名教师、厦门大学选派新一批12名研究生支教团到海原县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漳浦县职业中学选派8名高级教师到海原县职业中学开展为期2个月的学术交流活动;龙岩华侨职业技术学校和漳浦职业技术学校分别与海原县职业技术学校结对并开展人才培训、学科交流等系列帮扶活动,在漳州科技学院举办了两期共60人的海原县劳务经纪人素质提升培训班,分5批向福建企业转移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157人,向其他地区转移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327人,就地就近转移贫困劳动力就业920人;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选派新一批10名医生组成医疗队、漳州市卫健委选派6名医生到海原县人民医院、海原县中医医院结对并开展为期半年至一年的支医帮扶活动。这些优秀人才有效缓解了海原县教师、医务等专业人才短缺问题,推动了漳州市与海原县医院、学校等对口支援工作的相互协作。
2017年以来,两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对口扶贫协作工作,市、县领导之间常态化交流互访,有力推动了两地对口扶贫协作工作持续纵深发展。2017年2月23日至26日,中卫市相关领导带队赴漳州市,就漳浦县对口帮扶海原县相关事宜以及两地经济文化等领域合作进行深入交流,签订了《对口协作协议书》。
两县围绕经济、民生、科技、教育、医疗卫生、劳务、闽宁示范村等方面达成协议,两县对口交流协作全面启动。中卫党政代表团应邀前往漳州市考察学习,召开漳州市——中卫市互学互助对口扶贫协作第一次联席会议。漳州市、中卫市双方签订了《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协议书》,漳州市旅发委与中卫市旅发委签订了旅游合作协议。
2019年7月,漳州市、漳浦县相关领导到中卫市、海原县开展对口扶贫协作活动,推动消费扶贫取得成效;共青团漳州市委负责人、漳浦县相关领导分别带队到中卫市、海原县开展对口扶贫协作工作。9月,共青团漳州市委相关领导带领漳州市青年企业家及相关部门同志到中卫市、海原县考察对接,开展助学活动。在海原县召开漳州中卫团市委投身脱贫攻坚互学互助座谈会暨捐赠助学仪式。同年4月,中卫市、海原县相关领导带队到漳州市考察对接对口帮扶工作。4月中旬,海原县政府负责人带队到漳浦县对接扶贫协作,考察交流,并召开了2019年度漳浦海原对口扶贫协作座谈会,两县17对乡镇、31对村之间签订结对扶贫协作协议书,31家漳浦企业与海原县31个深度贫困村之间签订结对扶贫协作协议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