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六月,烈日炎炎。“中川村又上报纸了,我们村出名了!”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寨科乡中川村致富带头人贺治峰兴奋地说,最近好多亲戚朋友见面或者打电话都要提到“又看到中川村脱贫致富的新闻了。”这个地处两省三县交界,曾经祖居窑洞、喝苦窖水、走泥土路、“出不去进不来”“通信基本靠吼”的西海固深度贫困村,如今已是砖瓦房、自来水、电信网、动力电、水泥路四通八达的脱贫致富村。
中川村481户1491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34户466人,2019年以前经济收入主要以草畜产业和劳务输出为主。自2019年2月起,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派出扶贫工作队驻扎该村,充分发挥文旅扶贫的优势,切实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现全村已脱贫129户450人,贫困发生率0.9%。2019年,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515元,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小香菇让村民钱袋子鼓起来
“今天收入快500块了!”6月15日,中川村建档立卡户杨仲贤高兴地合计着。原来,早上她带着一筐香菇赶集,刚进入市场就被一抢而空,卖了100多元。驻村扶贫工作队又帮忙带给乡政府和卫生院食堂2筐香菇,收回325元。
近来中川村大棚里的香菇长势喜人,由于种植规模不等,19户香菇种植户分别取得了几千元到一万余元的收益,钱袋子鼓起来了,个个喜笑颜开。这还得从村子近年来的文旅扶贫工作说起。2019年7月,宁夏回族自治区文旅厅驻村第一书记熊胜跃带领驻村工作队引进科技示范项目大棚香菇种植,聘请专家为村民提供香菇种植技术服务,并免费提供了价值40余万元培育好的香菇菌袋。
如何实现产销一条龙,真正让村民的口袋鼓起来?熊胜跃不仅自费组织村干部和种植户外出学习取经,为农户销售牵线搭桥,还主动与宁夏旅游协会秘书长官铃对接联系,向旅游饭店、兼营电商的旅行社、旅行车运营企业等协会会员单位推荐,通过微博、微信朋友圈、快手、抖音等平台为香菇代言,让小香菇摇身变成“特色旅游产品”,走出大山,来到八方游客的身边,极大增加了村民们的收入。
“现在村里自来水通了,路宽了,房盖了,种啥养啥补贴政策好,心里盘算着划不着再在外地‘浪’咧。”现年33岁的村民罗晓丁主动辞去内蒙古乌海市煤矿上开大车的工作,结束了近10年的打工生涯,今年5月初开着越野车带着媳妇和孩子回乡创业。促使他定下决心的,还有另外一件重要的事,那就是父母在老家种了两棚香菇,他利用探家之便将香菇带到乌海的早市上摆摊,在特色旅游产品的“包装”下,没想到大受欢迎,一早上就能卖个千儿八百块。他细一寻思,何不回家发展呢?
回村后罗晓丁除了帮父母料理香菇棚外,有空就学习了解扶贫政策,找驻村扶贫工作队交流想法,去临县外省考察项目。如今,他已从外地购回3头母牛、养殖50多只绵羊,稳步发展起以香菇种植、牛羊养殖为带动的乡村旅游产业。“感觉日子过得甜着哩!”
好产业让村民腰杆硬起来
据熊胜跃介绍,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还将位于东部旅游环线上、投资超过100万元的旅游驿站移交中川村管理、使用。“这给予了我们更大的信心,通过旅游不仅能为产业提供销售、推介的平台,而且能够让美丽乡村的金名片早日飞入寻常百姓家。”
目前,驻村扶贫工作队正在初步尝试将村民生产的香菇、蜂蜜、羊肉、小秋杂粮、胡麻油、红梅杏、马铃薯等农副产品打造成旅游商品,引导形成户户都有主导产业、全村有优势产业的良好局面,以体验黄土高原原始风土人情为特色,促进宁夏乡村旅游发展振兴。
“今年前期受疫情影响鲜香菇卖不出去,熊书记还指导我把鲜香菇晒干、烤干,分成二三两重的小包装卖,不但很快卖出了香菇,收入还大幅增长。”村民宋浩强说,如今他家一天最多可以采摘香菇几百斤,收入上千元。
“几年前,安徽的亲家来家里看看,说我们住的窑洞是土洞,不敢住!”中川村建档立卡户郭向东笑着给大家说,那时全村百分之三、四十家里住的都是窑洞。现在郭向东老两口在政府补助下,在文旅产业的带动下,盖起了红砖瓦房,全部按照上下圈梁,铝合金门窗,琉璃瓦标准建设,房子里窗明几净,太阳能热水器、洗衣机、电视机、冰箱等生活电器一应俱全。
“现在脱贫了,住房也改造了,生活条件好了,想再邀请亲家来转转,他一定对我们西北农村脱贫后的大变化感到吃惊!”郭向东作为脱贫群众的骄傲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惠民生让村民日子美起来
“自从驻村扶贫工作队来了以后,我们的生活就越来越好,村民口袋里不但有了钱,还能享受到许多文化服务。”“村里为我们建戏楼,唱戏、看戏,让我们身心愉悦,现在的生活比原来真是好太多了……”说起近年来自治区文旅厅的对口扶贫,村民们激动不已,纷纷给驻村扶贫工作队竖起大拇指,点赞叫好。
“我们一直爱看戏,去年驻村工作队为我们协调的六场秦腔大戏,真是看得过瘾!”受疫情的影响,今年的送戏下乡还没到中川村。村民们还不时回味起去年端午节时的看戏场面。
据了解,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帮扶中川村7年来,一直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注重文化和旅游扶贫。先后帮助建成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化活动广场,安排资金85.8万元建设中川戏楼、配套文化活动器材。每年坚持送戏到村,让百姓在家门口看大戏,让广大群众从演出剧目中领悟到人间真善美与假恶丑,通过传统的秦腔戏曲文化潜移默化的引导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力地促进了全村文化建设,丰富了村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生活方式的循序改变,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让村民们深刻领悟到文旅对口帮扶的实效与收益,切身体会到党的扶贫政策的实惠与温暖。回想自己的驻村工作,熊胜跃感慨:“作为一名党员,就要用自己的辛勤付出,去换取村民的脱贫致富,只有村民日子过好了,心里才会舒坦。”
(图片均由熊胜跃提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