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一、端午小长假期间,记者走访上海市多家旅游景区看到,不同于以往“说走就走的旅行”,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假日“排浪式”旅游消费悄然转变为预约旅游新风尚,不仅减轻了景区的压力,也改善了游客的体验。这得益于上海文旅部门及企业在预约旅游上做出的积极探索。
政府发力 提供坚强保障
在上海市有关部门大力推动下,上海各景区全面开启预约旅游模式。五一假期,上海市A级景区全部实行预约入园;端午假期,上海市预约旅游工作迈上新台阶,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上海野生动物园、上海科技馆等3家5A级景区景点实行了全员实名制分时段预约购票和入场机制。
上海市高度重视旅游景区预约管理工作,将实施预约旅游作为政府对社会治理能力的一场考试。该市成立了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和旅游局共同负责的工作专班,明确责任、充实力量,建立完善景区场馆督导、假日信息报送、媒体宣传报道、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综合执法、联防联控、日常网络舆情监控、重大舆情应对处置等8个工作小组。各区分别成立由区领导挂帅的工作专班,细化分工、落实责任,确保预约旅游安全有序顺利开展。
端午节前,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端午节期间本市A级旅游景区开放管理暨假日安全工作的方案》,并在市政府专题会议上作出部署,落实责任分工,确保实现“安全、有序、优质、高效、文明”的假日旅游工作目标。同时,全市各级文旅管理部门牵头,会同卫生、消防、公安等部门加强对景区管理督导、执法检查和动态监测,在景区管理上做到验码、测温、戴口罩、人员限流和预约登记“五个100%”。
目前,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通过实时客流信息监测和重点景区视频监测,及时对A级景区客流趋势进行预警,统筹指挥景区各项管理和接待工作,让景区运营主体和属地管理部门有效化解风险。
松江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金冬云说:“现在门票线上预约正逐渐成为景区运营的标准配置。景区实名制预约可作为常态化管理措施,让更多游客顺利做好出行安排,获得更满意的体验。”
科技助力 避免人群聚集
前不久,上海欢乐谷引进“虚拟排队”系统。在“谷木游龙”“绝顶雄风”火爆游乐项目入口处各设置了8台自助一体机。游客只需要两分钟左右,就可以完成虚拟排队操作。排队长龙彻底消失了。
其他景区也纷纷依托科技手段,有效避免人群聚集:上海植物园在原有预约入园的基础上,再次对系统进行更新,实现分时段预约入园;金山区金山嘴渔村在游客停车时便发放景区预约扫码说明书,让游客在车上完成预约、准备好“随申码”验证,缓解景区入口压力;宝山区上海玻璃博物馆更新预约程序,将分时段预约精确到1小时。据了解,上海已有50多家景区实现分时段预约。
不仅如此,一些景区还采用视频识别技术对游客进行疏导分流。田子坊是上海著名的石库门文化地标。该景区内路窄弄深,两侧商店多,易出现人流聚集。田子坊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吕宏说:“我们随时监控园内智能视频识别客流管理系统的数据。当系统显示客流到达1500人限定数值时,园区实行闭园,并关闭预约通道。待园内游客减少疏散后,再开放预约入园系统。”
旅行社也将服务系统进行升级改造,为游客提供更多优质预约服务。春秋旅游副总经理周卫红介绍:“目前,春秋旅游预售的酒店套餐全部提前预约。在端午节前一个月,春秋旅游便通过技术手段统计‘没有动静’的消费者,并主动进行沟通,提醒其假期酒店供应紧张,宜尽早进行住宿预约确认。这一措施受到广大消费者欢迎。”
多方努力 提升服务质量
在5月9日举行的五一假期景区开放管理总结会上,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于秀芬说:“今年五一假期,上海全市对外开放的A级景区实现门票预约全覆盖,特别是节前尚未建立预约制度的40多家景区,依托‘游上海’APP‘沪游码’实现了预约功能,做到这些非常不容易。”
端午前夕,“游上海”APP上线发布了新版APP和小程序。市民、游客通过使用新版“沪游码”,可以享受分时预约、多人预约,提前规划行程,查看景区实时客流,择时错峰、舒适游玩等多项新服务。
同时,文旅场所也通过新版“沪游码”实现自定义分时预约、限流、错峰、有序开放——出入口快速审核、无接触服务,统一管理景区流量、发布公告或预警,实现线上线下融合、精准营销和智慧服务等功能。
据了解,目前使用“沪游码”的景区、公园、古镇、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文化宫、文化活动中心、旅游咨询服务中心等各类文旅场所达219家,实时开放可预约的场馆127家,服务总人次已超过250万。
沪上旅行社也在大力推动预约旅游。周卫红说:“目前,春秋旅游全部跟团游团队,在策划时就主动与行程中涉及的景区沟通,确认人数和参观时段,以提升游客体验度,便于景区内部做好相应接待。”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上海将重点聚焦分时段预约,把分流关口前移,引导市民、游客分时分段入园,形成“无预约不旅游”的消费理念,并筹划建立全市旅游景区门票预约的统一平台和入口;进一步推动企业对景区内关键节点、狭窄路段、室内区域等进行错峰管理和客流疏导,对因季节性关闭、改扩建等原因导致的景区最大承载量变动实行动态管理。我们还将扩大智能新技术在旅游业的应用,新建、改造、升级一批智慧旅游景区,为预约旅游精细化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进一步推动上海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