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给非法穿越戴上法治“紧箍”,才能让“说走就走”的户外探险走入法治轨道
据报道,近日,山西省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发布通告,明确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景区管委会批准不得经非游览线路进入景区范围,禁止景区周边村民向驴友活动提供向导服务。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热衷探险,很多人既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也缺乏专业装备,在好奇心驱使下参加了探险活动。还有一些驴友喜欢到那些禁止穿越的自然保护区探险,这些地方人迹罕至、地形复杂、天气多变,很容易陷入危险境地,使人身安全受到威胁,驴友被困、失踪甚至遇难的事件频频发生。另外,驴友任性探险行为,还可能会破坏自然资源。
近年来,各地加强了对驴友任性探险行为的管理和处罚,纷纷出台应对措施。五台山景区加强对非游览线路管理的做法值得肯定。
由于村民熟悉当地地形地貌,知道从哪些地方可以“抄小道”绕过检查,很多驴友都会找当地村民充当向导,这也给景区管理带来了很大麻烦。一些当地村民成了驴友非法穿越的“帮凶”,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对当地村民提供向导服务下“禁令”,找准了非法穿越的“病根”之一。
有网友认为,村民非景区员工,景区方无权限制村民的个人行为,禁止景区周边村民向驴友活动提供向导服务,也就无法可依。笔者认为,虽然村民并非景区员工,但如果为驴友非法穿越提供服务,与驴友一起实施了非法穿越,就违反了《忻州市五台山风景名胜区条例》等相关规定。像有权禁止非法穿越一样,景区禁止村民为非法穿越行为提供向导服务,是有法律依据的。
当然,要叫停“说走就走”的非法穿越,不仅要约束当地村民,更需要增加非法穿越驴友的违法成本,比如,要对他们非法穿越、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予以处罚,如遇险求救应让其承担一定比例的救援费用。对于组织非法穿越的平台与责任人,要加大惩治力度。此外,还要加强对非法穿越的防范力度,加强宣传教育,这样才有利于做好源头治理。只有给非法穿越戴上法治“紧箍”,才能让任性的户外探险走入法治轨道。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