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发布 >> 文旅要闻

西夏区:文化“富”农民脑袋


发布时间:2018-05-27    来源:宁夏文化和旅游厅  
字体【, ,

60岁的王学勤在银川市西夏区镇北堡镇华西村可是个名人。从一心想让娃娃打工挣钱到培养出三个大学生,王学勤的转变,让村民们一提起他都不由得竖起大拇指。

20年前,王学勤一家五口从西吉县迁至华西村。“那时候肚子都吃不饱,哪能顾得上孩子学习,我一心想让孩子出门打工挣钱。”5月25日,聊起当年想让娃们辍学打工的想法,王学勤仍然有些不好意思。

王学勤坦言,自从村里成立了文化站以后,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他如沐春风,思想眼界变宽了,意识到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孩子们的命运。

有了他的支持,孩子们一心扑在学习上。如今,老大考上了广州市的公务员,老二成为银川一家公司骨干,老三成为金凤区一小学教师。

“起初,不少村民思想比较狭隘,对知识的认识度不够。村里文化站开展的各种文化宣传活动,使村民不再以‘等靠要’为荣,大家开始比谁家的大学生多,谁家有更多的致富点子,潜移默化中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转变。”华西村村主任吴国兴告诉记者。

在西夏区,通过“富脑袋”转变观念,让口袋鼓起来的村民不在少数。

镇北堡村村民杨永胜这两天有点忙。他刚接了一个新剧组的外联制片工作,正在帮剧组联系吃住以及道具租用等事宜。

2004年,杨永胜从海原县来到镇北堡镇打工。起初,他在影城做泥瓦工,每天只有18元的工资。

“影城来的都是全国各地的导演、演员,文化人特别多,怎样跟这些文化人打交道是一门学问。村里开展各种文化培训活动,我可是一次培训都没落下。”杨永胜笑着说,慢慢地他摸索出了一些与文化人打交道的门道,一些来宁夏拍戏的剧组开始主动找他,让他负责外联制片工作。

如今,杨永胜不但自己致富,还带着乡亲们一起走进了影视圈。“我帮剧组搞外联,剧组人员的吃住行以及道具租用、群众演员选用等方方面面,村民们都可以参与。”杨永胜坦言,他从一个泥瓦工变成剧组的外联制片人,多亏思想观念的转变。

在镇北堡村民俗村,25幢别墅正在装修,预计今年10月投入使用。与其他地方民俗村风格迥异的是这里的装修全部以影视文化为基础。“民俗村总共50个套间,每个套间都是一部电影场景。客人住进来时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就是电影中的角色。我们还可以提供服装、道具和微电影拍摄,帮客人圆一回明星梦。”镇北堡村党支部书记李飞告诉记者,这个点子是村民们集思广益的结果,如今村民们脑袋富了,眼界宽了,致富点子也多了。

“我们准备投资300万元盖一个摄影棚,这样能吸引更多的剧组在这儿拍戏,带动产业发展、村民致富。”李飞坦言,如今村里一半劳动力都投身影视文化产业,人均收入将达到18600元。

近年来,西夏区先后投入资金为镇北堡镇华西村、昊苑村、德林村,兴泾镇兴胜村,贺兰山西路街道芦花洲社区打造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成乡镇街道中心图书馆6个、村级农家书屋17个、社区书屋53个、农民文化大院百姓书屋8个。通过各类文化培育,涌现出一批知识改变命运的农民家庭,帮助一大批农民走上小康路。(记者 张晓慧)

稿件来源:宁夏日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闭页面 】 【 打印 】

天气查询 版权声明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技术支持:宁夏文化和旅游厅信息中心

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北京东路375号     投诉电话:0951-12345    6720808(网站维护)    政务邮箱:nxwhhlyt@163.com

夏季:上午8:30-12:00 下午14:30-18:30    冬季:上午8:30-12:00 下午14:00-18:00

Copyright © 2018 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166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6400000059     宁ICP备190005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