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发布 >> 文旅要闻

固原一老人4年花10多万记录六盘山社火


发布时间:2018-02-27    来源:宁夏文化和旅游厅  
字体【, ,

社火是民间民俗文化精粹,在固原有这样一位老人,他耗尽半生积蓄,用时4年走遍六盘山大地,花费10多万元寻访村镇小组、非遗传承老人,依靠一纸一笔详细记录社火戏传承,他就是今年70岁的李儒学。

“看着一个个社火戏老艺人逝去,一个个社火戏因此失传,我感到特别遗憾。”李儒学说,他记录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文字的形式,将社火戏传承保存下来,为社火文化留下根。

2月26日,刚刚过完春节,李儒学不辞辛劳,又开始了对社火戏的搜寻工作。“时下正值新年各地社火戏表演时节,我要借机多挖掘、收集一些资料。”李儒学说,4年来,根据其调查,社火戏中失传的折子小戏已超过12本,失传的舞狮拳有三尺棍舞狮、连枷棍狮、筒鞭舞狮等。

李儒学是银川市金凤区人大退休老干部,原籍固原市原州区张易镇贺套村人,已退休11年了。出生于六盘山脚下的李儒学,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对社火戏特别感兴趣,由于上班期间工作忙一直没有时间搜集整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退休后,李儒学决定重拾梦想,继续搜集整理六盘山下传统文化资料。

在退休的11年里,李儒学放弃在家颐养天年的悠闲日子,不辞辛劳投入到挖掘抢救濒临失传的优良传统文化中。他独自步行在六盘山大地,深入田间地头,对固原市各县(区)风土人情、优良民俗文化、民间社火文化进行调查。白天走访记录、查阅史料,晚上整理手稿,以史志形式完成了《六盘山下栒子沟》一书,近4年来完成了《六盘山下社火戏》一书。

其中,《六盘山下社火戏》分上下两卷约百万字,记载的社火戏1000多部,第一次以文字的形式系统记录了六盘山社火戏传承、发展过程。“我生在那里,长在那里,对那里的传统文化铭记于心。那里的悠久历史和厚重文化熏陶了我一生。我认为六盘山地区几千年流传下来的民俗传统文化是集人们生产、生活、教化娱乐为一体的优良传统文化,如不尽快搜集整理以书面形式记载下来,会逐渐失传的。”李儒学说。

由于社火戏的传承者,大多以农村老人口头传承为主,没有现成的资料,加之在流传中出现口误、断片问题,为了确保每部社火戏记录完整,李儒学一次次深入大山深处,进入偏僻山村,寻访分散居住的老艺人。在调查中,李儒学始终以尊重历史、重现原本为宗旨,对那些失传的社火戏一遍遍考证。期间,为了弄清一部折子戏的历史渊源,他先后前往陕西西安、甘肃兰州调研。从2015年8月至今年1月,李儒学仅用于记录社火戏的手稿厚度就超过一尺。(记者 剡文鑫)

稿件来源:新消息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闭页面 】 【 打印 】

天气查询 版权声明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技术支持:宁夏文化和旅游厅信息中心

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北京东路375号     投诉电话:0951-12345    6720808(网站维护)    政务邮箱:nxwhhlyt@163.com

夏季:上午8:30-12:00 下午14:30-18:30    冬季:上午8:30-12:00 下午14:00-18:00

Copyright © 2018 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166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6400000059     宁ICP备190005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