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发布 >> 文旅要闻

相约鸽子山


发布时间:2017-08-21    来源:宁夏文化和旅游厅  
字体【, ,

鸽子山考古特别报道

工作中的考古人员。

美国匹兹堡大学的博士生曹俊阳在鸽子山考古现场。

鸽子山出土文物。

鸽子山火塘遗迹。图片由《文化银川》栏目提供

向往

2016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宁夏文物考古所在鸽子山挂牌设立了“鸽子山遗址工作站”,并发出了招募考古人员消息。一时间,北京大学、厦门大学、吉林大学、西北大学以及美国匹兹堡大学考古学的在读博士生、硕士生纷纷报名。

今年5月中旬,美国匹兹堡大学的在读女博士生曹俊阳得到鸽子山招募录取通知后,立即飞越太平洋,直奔贺兰山下。“我觉得鸽子山给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践机会,这里的地层非常连续而且遗迹非常多,让我能够获得第一手材料,能够亲自感受到古人类,尤其是采集狩猎者他们当时一个可能的活动状态,这些都让我非常兴奋!”曹俊阳说:“早在20多年前,鸽子山就吸引了大洋彼岸的目光。”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考古学系的白金格教授是曹俊阳导师的老师,上世纪90年代曾到鸽子山实地考察。1993年至1997年,宁夏考古所还与美国内华达山间研究所、加利福尼亚大学人类学系、犹他州沙漠地质局开展合作,对鸽子山遗址开展田野调查和研究。

彭菲,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考古学博士后,同时他也是鸽子山考古项目负责人和“新闻发言人”。

彭菲说:“鸽子山是史前考古的一块宝地,也是考古人才的实训基地。”在他和其他考古学者眼里,水洞沟堪称史前考古的“黄埔军校”,中国几十位史前考古专家在此成长起来,“而鸽子山蕴藏的史前文明照样不可估量,这里或许又能历练出一批明星学者。”

从上世纪90年代发现鸽子山遗址以来,鸽子山以其独有的光环,牵引着诸多考古学者探寻的目光和步履。目前,鸽子山的发掘仍在进行中,还有更多远古的“密码”等待这些考古人去发现、破解。

期待

考古工作充满了未知。正是这份不确定,让每一位参与鸽子山遗址考古挖掘的学者对每天的工作充满了期待。

随着鸽子山考古挖掘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大量石片、磨盘、磨棒、火塘遗迹相继出土。这些成为考古人员了解远古世纪人类活动的一把把钥匙。彭菲介绍:鸽子山遗址发现了数以百计的磨盘和用以研磨的磨棒,考古人员也已经获得了一些磨盘上的植物淀粉粒残留信息,这说明这些磨盘是古人类用于进行植物资源加工的工具,也反映了古人类的植物性食谱。

彭菲

有意思的是,彭菲发现青铜峡当地有一种非常有名的小吃,叫做蒿子面,其制作方式就是将蒿子草籽研磨成粉,混合面粉制作成面条。“是否当地古人类在万年前就开始食用蒿子草籽?随着植物考古研究的深入,相信我们会得到更为清晰的答案。”

万年,数十万年,乃至百万年前的遗址所提供的信息是极为支离破碎的,如何拼合一幅古人类生活的画卷,是每个人所必须面对的问题。“我们像探员一样一点一点尝试去拼回这些逝去的记忆。”彭菲说。

传承

傍晚,鸽子山被一片夕照笼罩。一群年轻的学者簇拥着年过七旬的王惠民回到工作站。这位考古前辈的谦逊、严谨、执着的学术精神早已深深地影响了他身边的这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

晚饭之后,年轻人围坐在王惠民周围,分享着各自的考古心得。“年轻真好啊,还可以有大把的时间来发现鸽子山的秘密。”王惠民感慨。在他眼里,这群年轻学者是幸运且值得羡慕的。

正是这批年轻学者和高科技考古技术的加入,才让鸽子山遗址的考古在很短的时间就收获惊人。

目前鸽子山遗址累计出土及地表采集的各类文物约13000件。用历史的碎片解读过去,这些遗物提供了旧石器时代晚期古人类从采集狩猎经济形态向农业经济形态转变的佐证。对研究中国西部古人类文化传播、植物采集加工驯化和原始农业的萌生,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后记

“不久,鸽子山还将迎来一位旧石器考古界泰斗。”王惠民透露,今年的鸽子山遗址野外发掘将持续到10月份,中国著名的旧石器考古学家、古人类学家、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高星,近期将常驻鸽子山进行指导。

与此同时,由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和宁夏考古研究所联合组建的鸽子山考古队,已与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等单位合作,对遗址进行多学科交叉研究,层层揭开万年前鸽子山的自然和人文面貌。

这些丰厚的考古资源,都是王惠民在上世纪90年代面对宝地鸽子山时,所梦想拥有的。(记者 乔建萍)

稿件来源:银川晚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闭页面 】 【 打印 】

天气查询 版权声明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技术支持:宁夏文化和旅游厅信息中心

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北京东路375号     投诉电话:0951-12345    6720808(网站维护)    政务邮箱:nxwhhlyt@163.com

夏季:上午8:30-12:00 下午14:30-18:30    冬季:上午8:30-12:00 下午14:00-18:00

Copyright © 2018 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166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6400000059     宁ICP备190005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