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4月26日,是银川市兴庆区第五小学的课外社团活动日,下午2时30分,虽然距离上课时间还有半小时,但学校里的宁夏京剧院示范基地里,30多个孩子早已到齐。下腰、劈叉、开肩,他们相互配合进行热身,每个动作都一丝不苟。
“邂逅”京韵五小学生添“本领”
热身完毕,指导老师刘晓鹏站在教学位,对众弟子道:预备!孩子们纷纷两手扶腰、挺胸抬头、双脚交错,目不斜视地盯着他。“咱们京剧是一门严谨的艺术,讲究四功五法,眼睛、身段、动作必须指哪是哪,得一动不能动,要稳稳当当。”刘晓鹏说。
作为宁夏第一所将京剧引入课程的小学,兴庆区五小与京剧“结缘”已有7个年头。2010年,为了让更多的孩子领略到京剧的魅力,宁夏京剧院国家级演员刘晓鹏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到兴庆区五小,希望让京剧走进小学,这个想法与校方“一拍即合”。
起初,刘晓鹏只讲解京剧常识,但科班出身的他感到这样教学“不过瘾”,于是,2011年兴庆五小开设了京剧社团。“虽然是业余团体,但标准可不低,进入社团不仅要对京剧感兴趣,还得有才艺基础,通过考试选拔才能进入。”回忆起开课时的情景,刘晓鹏仍然津津乐道。
40个学生成为五小“梨园”的“开门弟子”。刚开始,刘晓鹏只教唱段,但他发现这样难以进一步激发出孩子的表演才能,便又加入了身段的练习,将跳、打、坐、唱连贯起来,这让孩子们的进步突飞猛进。每堂课结束后,刘晓鹏会给弟子们布置作业,要求他们每天练习,照镜子看自己的表情美不美,眼睛、口型是否到位,下节课还要检查。
除了成立京剧社团,五小还在每一节音乐课中安排5-10分钟京剧元素教学内容,从京剧常识到表演技巧都有涉及。每学年举办京剧知识竞赛,把京剧历史、京剧行当等知识融入其间,让学生不仅知京剧,而且唱京剧、悟京剧。
今天,会唱一段京剧、了解一种京剧服饰和脸谱、会简单的京剧招式已是五小学生的看家“本领”,修习与京剧有关的一切在此蔚然成风。通过学习京剧,学生不但学艺有成,而且审美能力也不断提升。学校还鼓励学生把听到、学到的京剧知识讲给家人听,让这种传统艺术影响更多的人。
润物无声京剧种子已萌芽
“叫张生隐藏在棋盘之下,我步步行来你步步爬,放大胆忍气吞声休害怕……”在京剧社团的课堂上,身着统一练功服的“徒弟”们在师傅刘晓鹏的指导下反复练习着京剧《红娘》的唱段,经孩子们稚嫩嗓音的演绎,更显清澈之美。教室的黑板旁,各色脸谱面罩错落有致地排布在墙壁上,髯口、盔头、戏服等道具安静、整齐地立在墙边。“京韵五小”四个大字异常醒目,一股浓浓的京韵气息扑面而来。
寒来暑往,冬去春来,京剧在五小从落地到生根,七年时间,润物细无声般地滋养着童心、童声、童年。
在刘晓鹏眼中,5年级的宋旭瑶表演起来动作干净利落,眼神转换到位,是这批弟子中的“得意门生”。“这孩子以前性格挺内向,学京剧之后不仅变得开朗了,说话做事也更有章程,这个变化让她父母都很意外。”已经读初中的党研跟随刘晓鹏学习京剧4年,时间久了,活泼的性格多了几分静气。看京剧是党研每天回家后的必修课,如今每逢学校有演出他都找师傅刘晓鹏请教。随着一届届五小学生的毕业,他们像一颗颗携带着京剧基因的种子,将国粹传得更长、更远、更好。
现在,五小学生不仅将京剧唱出了韵味,更唱出了名气。2011年至今已经有《京剧大联欢》《戏曲娃娃乐》《快乐少年唱大戏》《京剧俏妞妞》《京韵五小》等多个曲目成功演出,得到社会各界高度赞誉。如今刘晓鹏还在另外两所小学担任京剧课的指导老师,同时还承担着宁夏京剧院“京剧进校园”的任务,每天忙的团团转,但是他乐此不疲。刘晓鹏说,在学校里培养更多的“梨园”弟子是他的最大心愿。(记者 张贺)
稿件来源:宁夏日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