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实“文化粮仓” 打造“精神家园”
“打麻将?谁有那闲工夫!年节是村里人聚得最全的时候,大家一起吼秦腔、耍社火,都一心指望在全县社火大赛、秦腔大赛里拔头筹呢。”2月18日,隆德县陈靳乡新和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里,66岁的赵世荣司鼓,他62岁的老伴杨丽萍扮演旦角,夫妻俩一唱一和,乐在其中。作为新和村业余秦剧团的发起人,赵世荣不但把自家的服装、道具免费提供给剧团使用,还义务培养年轻人学习秦腔表演,一心要让传统民俗艺术后继有人。
从1995年开始,隆德县每年都要举办年俗文化节,从腊月初八一直热闹到元宵节,以荟萃全县民俗文化精英而负盛名,如今,已连续举办了23年。在今年的年俗文化节中,26岁的新和村村民柳宝军在社火方阵里扮演了一名攀登“胜利之山”六盘山的红军小战士。柳宝军告诉记者,他3岁便在家长的带领下学习隆德马社火,扮演“精忠报国”里的岳飞等人物后,他明白了“仁义礼智信”的可贵,自此有了自己的为人处世之道。
“新和村是隆德县着力打造的12个旅游特色村之一,村里按照特色产业兴村、基础设施强村、文化旅游富村的发展思路,打造了马社火非遗传习基地、仿古农家院和农家文化长廊,目前是外地游客来隆德必到的乡村游胜地。”隆德县县委宣传部干部王东海说,通过积极传播传统民俗文化中优秀的部分,隆德农民的文化生活得到了丰富,有了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新脱贫攻坚战中,该县秉承“扶贫先扶志、扶志强文化”的理念,以28个文化大院及一批村级综合文化活动中心为载体,开展优秀民俗文化培训、充实农民“文化粮仓”的举动,产生了“文化推动旅游发展、旅游带动农民增收、农民增收发展文化”的叠加效应。(记者 朱立杨)
稿件来源:宁夏日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